当前位置:国家统考科目题库>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题库

问题:

[多选] 某地发生地震灾害后,当地县政府收到了大批捐献资金和物资,县政府在处理其捐助物资的下列行为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 . 用捐款购买了部分政府办公设备
B . 使用其中的部分资金垫付了政府人员的通信补贴
C . 用捐款购买了大批医疗药品
D . 将其捐助的某些物资交给县慈善协会使用
E . 将其接到的捐助物资分发给灾区群众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服现役、()和接受军事训练。 当非现役文职人员。 当民兵。 服预备役。 当国防生。 公民的国防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对国家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军事训练中。 社会活动中。 国防活动中。 战时状态中。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年满18~35岁的男性公民凡符合条件的,除应征服现役以外,都应按规定进行预备役登记,分别服第一类预备役或第二类预备役。。 公民应征参加武装警察部队,服役期限为二年。 女性公民根据需要服第一类预备役,也可服第二类预备役。。 免除公民服兵役义务,要经过医疗单位检查证明和兵役机关批准并办理免服兵役手续方可有效。。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35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要编入第一类预备役。 公民应征入伍,在陆、海、空三军服役期限均为二年。 女性公民没有普遍服兵役的义务。 截至当年征兵之日,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被征集。。 根据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志愿兵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为服现役。 某地发生地震灾害后,当地县政府收到了大批捐献资金和物资,县政府在处理其捐助物资的下列行为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救灾应急资金主要用于紧急抢救、转移灾民,应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防止平均分配,防止截留、挪用和有偿使用。AB两项属于挪用救灾资金,不符合法律规定。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救灾款物使用内容的考查。民政部负责督促和检查各项救灾款物的使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