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库>统计法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题库

问题:

[判断题] 某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瞒报利润且数额较大,但并未少缴所得税,因此该企业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

A . 正确
B . 错误

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正确。 错误。 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正确。 错误。 在规定期限之后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不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正确。 错误。 6岁女孩,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于2岁时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Ⅰ~Ⅲ级收缩期杂音,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若此病例为第1孔未闭型缺损,除了下列哪项外,均为X线检查特点() 正确。 错误。 6岁女孩,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于2岁时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Ⅰ~Ⅲ级收缩期杂音,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此病例为第2孔未闭型房间隔缺损,听诊时,下列哪项不是其特点() 正确。 错误。 某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瞒报利润且数额较大,但并未少缴所得税,因此该企业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首先,企业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属于违法行为(《统计法》第四十一条);其次,统计违法行为不仅会危及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破坏正常的统计工作的管理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影响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政策和措施失效,危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决策,危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