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植物研究所839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数据标准
【答案】空间数据标准是指空间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每个地理信息系统都必须具有相应的空间数据标准
2. 行程编码
【答案】行程编码是栅格数据的一种压缩编码方式,是将行或列中重复的元素进行合并,以达到减少存储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包括一维行程和二维行程。
3. 部件对象模型
【答案】对象模型技术(OMT )是美国通用电气对象模型技术公司提出的一套系统开发技术。它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基础,通过对问题进行抽象,构造出一组相关的模型,这些模型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类与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了目标系统的静态数据结构,从而能够全面地捕捉问题空间的信息。对象模型技术把分析时收到的信息构造在三类模型中,即对象模型技术型、功能模型和动态模型。三个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描述,分别着重于系统的一个方面,组
,状态模型定义“何时做”,合起来构成对系统的完整描述。形象地说,功能模型定义“做什么”
对象模型定义“对谁做”。
4. 节点/顶点
【答案】节点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在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作顶点。
5. GIS 应用模型
【答案】GIS 应用模型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 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6.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答案】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 ,是一个能够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目前全球被广泛采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因特网。
7. 地图投影
【答案】地图投影是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和精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
8. 对象—关系管理模式
【答案】对象—关系管理模式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 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9. 组件式GIS 软件
【答案】组件式GIS 软件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 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把GIS 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 组件之间,以及GIS 组件与其它非GIS 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 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0.空间信息格网
【答案】空间信息格网简称SIG ,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二、简答题
11.试述GIS 空间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及具体的编辑算法。
【答案】(1)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
拓扑数据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拓扑编辑的功能,拓扑编辑功能包括多边形连接编辑和节点连接编辑,前者指顺序连接组成封闭多边形一组线段的编辑,后者指顺序连接环绕某个节点所有多边形的编辑。
(2)多边形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1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2所处的位置;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起始节点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节点,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节点能自行封闭,即N 1→N 2→N 3→N 1上。
(3)节点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节点N 2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节点N 2; 所在的位置:如果N 2处在起始节点位置,将之与处于终止节点位置的节点号相交换,同时也将该记录的多边形号位置作相应的交换; 反之,如果当前编辑的节点N 2处于终止节点位置,则该记录的所有数据项顺序不做改变;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左多边形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同样,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多边形能首尾呼应,即:P 2→P 1→P 4→P 。
1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答案】在GIS 中,由于空间数据代表着现实世界地理实体或现象在信息世界中的映射,因
此它反映的特征同样应该包括自然界地理实体向人类传递的基本信息。因此,空间数据具有二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
(1)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空间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数据来掐述,称为定位特征或定位数据; 空间关系称为拓扑特征或拓扑数据。
(2)属性特征:属性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称为时态数据。
13.试述GIS 图形输出的组织形式及地图图面配置的内容和要求。
【答案】(1)地形图与专题地图的输出组织形式
①透明图层与影像图层
GIS 数字地图通常以图层形式进行组织,每一个图层包含地图的一个不同要素,常放在不同图层中。图层是透明的,各图层叠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一幅地图。
②专题地图的符号系统
专题地图符号系统中的符号可以分为点位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等。专题地图特征的表达时运用不同地图符号来实现的,符号在图上的位置取决于它所表现的实体的位置,符号的形状的大小取决于实体的质量和数据特征。
(2)地图图面配置的内容和要求
地图图面配置包括:各种大小或类型的地图的配置; 地图的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照片、影像、文字说明等的位置与大小; 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配合与取舍; 专题内容与图廓的关系等。
14.简述空间元数据及其作用。
【答案】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法、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作用:帮助用户了解、分析数据; 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的集成中的运用; 数据存储和功能的实现;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能够保证数据逻辑与科学的集成; 有足够的说明数据来源加工处理的过程、数据翻译。
15.拓扑关系的意义。
【答案】拓扑关系的意义
(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就可以确定一个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个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并且这种拓扑数据较之几何数据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即它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