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34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生态环境

【答案】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的生态环境。

2. 潜意识广告

【答案】潜意识广告是指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这是由调研专家维卡瑞提出的广告理论。这个理论表示,有意识的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维卡瑞在美国新泽西北部的一家电影院做他的实验,他让老板准备了一部特别的放映机,在放((Picnic ))(野餐)电影时两部机器同时工作,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映出“喝可口可乐”或“请吃爆米花”字样,并每隔5秒钟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如此一来,有意识的眼睛虽然无法注意到叠印在电影情景上的这些广告信息,但无意识的眼睛却已经记忆中并“读到”了这些信息。这一实验论断在美国引起骚动,并受到了普遍谴责。现在看来,潜意识广告不会再有使用的机会,因为它与法律是相冲突的。但是,潜意识广告当时引起的风暴使得维卡瑞名声大震。潜意识广告理论甚至被应用于电影故事,描写的是政治家为了竟选成功,小择手段在电视节目中做手脚云云。

3. 长尾理论

【答案】“长尾理论”是研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和处理“冷门”商品的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其含义是,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即企业的销售量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

4. 劳动界

【答案】《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于1920年8月15日发起创办的周刊,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用通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劳动界》周刊内容设有演说、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诗歌、小说、读者投稿等专栏。文章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以生动的事例揭露了资产阶级压榨工人的罪行,启发工人的觉悟,共出版了24册,1921年1月终刊。

5. 互联网的界说及其特点

【答案】Internet (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各,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1995年10月,美国联邦委员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对互联网作出了这样的界定,Internet 是全球性信息系统:①在逻辑上由一个以国际互联协议(IP )及其延伸的协议为基础的全球唯一的地址空间连接起来; ②能够支持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或其他IP 兼容协议的通信; ③公开或不公开地提供利用通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高层次服务。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包括:高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丰富的信息资源。

6.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方式表明、显示或传播思想、情感、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的权利。从一般意义上看,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7. 三网融合

【答案】“二网融合,’又称二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8. 行政负责制

【答案】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二、简答题

9. 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答案】(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

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其主要观点为:①报刊独立自卞,不受政府的干涉。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唯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④对事实的信念。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①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②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就当日事件作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③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出五方面要求: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 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目的; 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 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④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3)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①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为: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②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③守望,是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整合,是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即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