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832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操作中应该由特权指令完成的是( )。

A. 设置定时器的初值

B. 从用户模式切换到管理员模式

C. 开定时器中断

D. 关中断

【答案】B

2. 若下图为lOBaseT 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比特串是( )

A.00110110

B.10101101

C.01010010

D.11000101

【答案】A

【解析】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其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1,反之则表示0。故根据波形图,可得答案为A 。

3. 采用指令Cache 与数据Cache 分离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低Cache 的缺失损失

B. 提高Cache 的命中率

C. 减低CPU 平均访问时间

D. 减少指令流水线资源冲突

【答案】D

【解析】指令流水线不会断流,预取过来的都是指令

4. 用户程序发出磁盘I/O请求后,系统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一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一设备骆动程序一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 )

A. 用户程序

B.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C. 设备驱动程序

D. 中断处理程序

【答案】C

【解析】计算磁盘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所以答案选C 。

5. 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I/O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 )。

A. 逻辑设备名

B. 物理设备名

C. 主设备号

D. 从设备号

【答案】A

【解析】设备管理具有设备独立性的特点,操作系统以系统调用方式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逻辑设备名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时,调用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例如LPT1或C0M1等。而操作系统内部管理设备使用的是设备编号。

6. 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 )。

I. 进程与进程

II. 处理机与设备

III. 处理机与通道

IV. 设备与设备

A.I 、II 和III

B.I 、II 和IV

C.I 、III 和IV

D.II 、III 和IV

【答案】D

【解析】注意区分并发和并行。在单处理机系统中,进程只能并发。微观上同一时刻占用处理机的进程只有一个,因此,进程之间不是并行的。通道是独立于CPU 控制的输入/输出的设备,处理机与通道两者是可以并行。显然,设备和设备之间也是可以并行的。

7. 假定用若干个2Kx4位的芯片组成一个8Kx8位的存储器,则地址0B1FH 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 )。

A.0000H

B.0600H

C.0700H

D.0800H

【答案】D

【解析】由若干芯片构成存储器,采用字和位同时扩展方法。8片2Kx4位的芯片分成4组,每组2个芯片,各组芯片的地址分配分别为:第1组,0000H 〜07FFH ; 第2组,0800H 〜0FFFH ; 第3组,1000H 〜17FFH ; 第4组,1800H 〜1FFFH 。地址0BIFH 处于第2组内,其芯片的最小地址为0800H 。

8. 设文件索引节点中有7个地址项,其中4个地址项为直接地址索引,2个地址项是一级间接地址索引,1个地址项是二级间接地址索引,每个地址项大小为4字节,若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的大小均为256字节,则可表示的单个文件最大长度是( )。

A.33KB

B.519KB

C.1057KB

D.16513KB

【答案】C

【解析】4个地址项为直接地址索引,其指向的数据块大小4×256B=lKB,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可以索引256/4=64个直接地址索引,故2个一级间接地址索引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2×64×256B=32KB,二级间接地址索引为256/4×256/4=4096个直接地址索引,故1个二级间接地址索引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4096×256B=1024KB,共计1KB+32KB+1024KB=1057KB。

9. CRT 的分辨率为像素,像素的颜色数为256, 则刷新存储器的容量是( )。

A.512KB

B.1MB

C.256KB

D.2MB

【答案】B

10.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

A. 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B. 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C. 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D. 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答案】B

11.float 类型(即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能表示的最大正整数是(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尾数采用隐藏位策略的原码表示,且阶码用移码表示的浮点数。规格化的短浮点数的真值为:,S 为符号位,E 的取值为1〜254, f 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