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8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2.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 o
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案】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是多样化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多种道路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不同,认同感不同,最主要的是国情不同,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就不同。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4.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5.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 主观辩证法
【答案】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同“客观辩证法”相对。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7. 经济基础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8. 劳动的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力一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9.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10.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彻底消火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二、分析题
11.材料1.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推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过去那种片面重视经济发展的思路是错误的,有害的。但有人说,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看来必须在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搞清楚。”
材料2.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又符合中国社会特殊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社会进步的标准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并正确解答材料1中的问题。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选择性是如何统一起来的? 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体现了这个统一?
【答案】(1)社会进步的标准主要有:
①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
②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标准。
③经济、文化、政治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三个尺度。
(2)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
①社会的进步的程度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产生力就一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是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②生产力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评价社会进步时,不能忽视生产关系。
③社会进步是全面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是密不可分的。
(3)材料1中的问题是没有搞清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是根本,而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方向,是追求。
①在当代中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只有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才能顺利发展。
②我们追求经济发展,但坚决不搞片面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等的协调。
③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决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功劳。因此,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