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2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2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2设计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41

一、名词解释

1. 优美

【答案】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市美主体与审美客休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市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3. 直觉说

【答案】“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4. 审美移情

【答案】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人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5. 世界文学

【答案】世界文学是指由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而融汇发展形成的世界性的文学,与民族文学相对。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由歌德提出。他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

中国小说《好述传》得到的启示,认为世界文学的时代己经到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对“世界文学”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 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6. 情象

【答案】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情是精魂,象为形质。无情,象不生; 无象,情不能附着。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7.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8. 崇高

【答案】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二、简答题

9. 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答案】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10.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11.列举并简要说明美学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

【答案】(1)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对艺术的普遍认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提出模仿说。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2)表现说

表现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认为艺术以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3)有意味的形式说

20世纪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在视觉艺术中,是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这样,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4)符号说

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12.莱布尼茨的思想对美学的影响。

【答案】莱布尼茨作为德国理性主义美学的奠基者,其美学思想是以单子论的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从单子论的“前定和谐”说出发,论证了美的本质在和谐、秩序,而美的本源来自上帝预先安排,从而将目的因引入对美的解释中,试图在可感形象与理性世界之间建立联系; 同时又从单子论的认识论出发,阐述了灵感是“混乱的知觉”,具有令人愉悦却不涉功利的特点,从而确立了美学在认识体系中的地位,对鲍姆嘉通和康德的美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1)对鲍姆嘉通的美学影响:美学的诞生

伍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忠实信徒,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对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和通俗化。鲍姆嘉通接着伍尔夫对于布莱尼茨的理性哲学进一步系统化。他注意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为知情意三方面,而相应的哲学系统却有漏洞,于是他建议应设立一门新科学,译为感觉学。鲍姆嘉通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直到首次使用感觉学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时,美学就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就诞生了。

(2)对康德的美学影响:康德美学体系的建立

康德继承了鲍氏的形式主义和情感论扩张为他的美学体系。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理论,逻辑是理性认识的理论。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将美学区分为“先验的逻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