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购买劳动力的资木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力一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其价值转移方式是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物质更新方法为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顶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一(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流动资本指的是以原料、燃料以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指的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年剩余价值量是与可变资本相关联的。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可变资本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更加得不出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的结论了。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含义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且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们可以互相比较,按照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小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密切相关,让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

5.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案】(1)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循环的快慢程度。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周转时间是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

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它原来出发点的形式,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2)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大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剩余价值的数量就会增加。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资本周转速度快就意味着资本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这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延长,从而剩余价值增加。

(3)资本周转速度快慢间接影响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快,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案】(1)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在社会总资本循环运动中不断扩大规模。它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得到实现。在社会总产出中,在补偿了两大部类原有的耗费以后,还必须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扩大再生产所要求追加生产资料、生产服务和消费资料、生活服务的需要。

①社会扩大再生产第一个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是由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的产出在补偿了当年两大部类的生产资料和服务耗费以后,必须有一个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部分的产出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补偿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耗费总额·即,I (v+m))>Ⅱc 。

②社会扩大再生产第二个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还需要第二部类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因此,第二部类的产出在补偿了当年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已消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后,也要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劳动力所引起的追加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需要。设剩余价值中资本所有者消费量为m 八,则从第二部类m 中减去m/x后的余额就是该部类积累的部分,这部分积累额是用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这样,第二部类产出除补偿本部类人员所耗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外,余下的包括积累在内的部分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现有人员补偿所耗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总额。即,Ⅱ[c+(m 一m/x)>I(v+m/x)。

(2)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根据再生产正常运行所提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基本要求,首先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生产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 其次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生活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即m-m/x的余额)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4c 表示)和追加的可变资本(用

表示),上述这两方面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