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812现代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计算题
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
增长率为3%, 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
条件得:
解得:k=3.8。
即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为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于是有:
2-k=0.03
解得:k*=1.97。
即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为1.97。
2. 已知某宏观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
的价格分别为C 和W 。产出Y 的价格为P 。
(1)写出劳动需求函数;
(2)写出总供给函数;
(3
)设
派的总供给函数。
【答案】(1)由己知条件可得利润函数为:
要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须使,即:
,人均储蓄率为0.3, 设人口,将s=0.3,n=3%代入稳态(假设折旧δ为0),K 和L 分别为两个生产要素,它们,写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和古典学
得:
若
的减函数。 。 给定,则劳动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L=f(W/P},显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
(2)将劳动需求函数代入总量生产函数可得总供给函数:
可见,总供给Y 是价格水平P 的增函数。
(3)将
数,这正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再将W/P=1代入总供给函数,得Y=250。劳动市场的竞争性导致充分就业的实现,而实际工
,不受价格的资为一常数(是否等于1是无所谓的)。这样,产出是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影响,这正是古典学派的观点。
3.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
【答案】(1)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C+D=1000+400/0.12≈1000+3333.33=4333.33(亿美元)。
,现金不变。则货币供(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D'=400/0.2=2000(亿美元)
,因此△M=M'-M=-1333.33(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给为:M'=C+D'=1000+2000=3000(亿美元)
1333.33亿美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M=10/0.1283.33
,即货币供给增加83.33亿美元。 (亿美元)
代入总供给函数,得:Y=10P。 它表明在技术条件给定、短期资本存量不变、工资刚性的假设下,总供给是价格水平的增函
二、论述题
4. 给出两个西方学者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例子。
【答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学家开始对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割开来研究的这种分裂提出质疑。经济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套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两套。下面试举两例来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如何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
(1)卢卡斯供给曲线是以微观分析为基础推导的宏观总供给曲线。卢卡斯假定整个经济由v 个完全相同的厂商组成,只要推出代表性厂商i 的供给曲线,然后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出整个社会的总供给曲线。
(2)新凯恩斯主义学者的理论致力于构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
和价格豁性的理论分析中用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
5.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国的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应该下降。事实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确实体现了这一规律。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似乎并不遵循这一规律。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投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7年6月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失业人数近800万。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失业现象表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
【答案】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看好,企业需要更多的雇员,因而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国在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因此该指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
①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是城镇人日,因而将占我国人日总数很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体制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占了70%左右,城市劳动力只占30%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不能统计,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具有局限一阵,
②大量农民工的存在。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2亿多,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实际上是城镇就业人口,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并不会登记就业和失业情况。因此即使我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也不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同样,当农民工失业时,从经济社会看,这应该反映在社会失业的统计上,但是他们并不会登记,因此也不反映在城镇失业人口上。
③即使城镇人口失业,也不一定会自愿登记失业。我国原先一直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社会纽带,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失业人员还挂靠在原国有单位上,而不会自愿登记失业。同样,由于传统上认为失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多实际失业的人员也不愿意登记,而愿意慢慢找工作。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实际上,我国的失业和隐性失业率远远高于4.1%。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由于大量实际失业人口的存在,此指标更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多失业人口愿意登记失业,这个因素就肯定会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的提高,即使社会实际失业率水平降低了。
(2)从我国经济结构看,经济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失业率降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由于现代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工厂也不需要多余的职工。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劳动弹性持续降低。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技术水平调整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我国工业占了经济总量的50%以上,在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下,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造成的冗余劳动力就被挤压出来,这种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