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清代帝苑的构成要素有( )。

A. 宫室建筑和园囿建筑两个部分

B. 自然的山水和人工的建筑两个部分

C. 山林、湖泊、建筑三个部分

D. 居住与朝见的宫室和供游乐的园林两个部分

【答案】D

【解析】清代的帝苑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园林部分位于后面。

2. 旋子彩画根据用金多少、图案内容及颜色层次可分为( )。

A.5种

B.7种

C.11种

D.8种

【答案】B

【解析】根据用金多少、图案内容和颜色的层次,旋子彩画又可分为7种:①金琢墨石碾玉;②烟琢墨石碾玉;③金线大点金;④墨线大点金;⑤金线小点金;⑥墨线小点金;⑦雅伍墨。

3. 我国古代在建城选址上的首要原则是( )。

A. 具备“天人合一”的理想景观模式

B. 具备交通优势

C. 具备良好的防卫性

D. 具备方便的用水及防涝条件

【答案】D

【解析】古人在建城选址时,历代都重视解决水源问题,因为城市用水对于一个几十万至100万以上人口的都城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关于城市的排水问题,历代实践和记载也体现其建设的重要性。如清世袭承揽沟渠疏浚的董姓承包商“沟董”,即绘有北京内城沟渠图。

4. 中国古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到( )基本形成。

A. 唐代

B. 汉代

C. 南北朝

D. 宋代

【答案】B

【解析】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建筑上的许多基本特征,如: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等均已呈现,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体系已然基本形成。

5. 帝王陵墓因山为坟始于( )。

A. 汉

B. 南北朝

C. 唐

D. 宋

【答案】A

【解析】汉代已经出现了因山为陵的帝陵,汉文帝的霸陵的因山为陵,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目的防日后被盗曲,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的帝陵墓。

6. 下列哪座城市的总体规划采用了带状布局?( )。

A. 天津

B. 西安

C. 重庆

D. 兰州

【答案】D

【解析】兰州城市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带状布局。

7. 抬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竹木构干栏式、砖墙承重式四种结构形式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

A. 北京四合院、安徽徽州民居、云南傣族民居、山西晋中民居

B. 江苏苏州民居、福建永定民居、广西壮族民居、陕西关中民居

C. 江苏苏州民居、江西婺源民居、云南傣族民居、陕西关中民居

D. 北京四合院、云南白族民居、广西侗族民居、山西晋中民居

【答案】D

【解析】北京四合院为抬梁式木构架,云南白族民居为穿斗式木构架,广西侗族民居、云南傣族民居等为竹木干栏式,山西晋中民居为砖墙承重式。

8. 江南乡村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 )。

A. 江苏吴县东山村

B. 安徽歙县棠樾村

C. 安徽歙县唐模村

D. 江西婺源理坑村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结尾所述:“唐模是江南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遗例之一,它的内容多样,人工构筑与自然地形结合得非常巧妙,创造出了一种私家园林所不具备的田园风光之关”。因此,江南乡村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安徽歙县唐模村。

9. 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是( )。

A.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B.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 《生态住区和住宅评价标准》

D.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及细则》

【答案】A

【解析】《绿色建筑标准》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

10.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且具有单元式住宅特征的民居是( )。

A. 北京四合院

B. 新疆阿以旺

C. 福建客家土楼

D. 徽州民居

【答案】C

【解析】福建客家土楼,基本居住模式以集成式住宅的形制形成单元式住宅聚落特征,祠堂位于其民居建筑群体的中心点。无论圆、方、弧形楼等,均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形制,均中轴对称。

二、论述题

1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

【答案】我国古代建筑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骨架结构

建筑单体特征是骨架结构,主要特征有:

①因受木材天然尺度的限制,中国古代建筑梁多跨并由柱支撑,由此形成柱网结构。

②木柱依木材纹理,受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