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60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2. 卢因的变革观点

【答案】美国行为科学家卢因提出组织变革有三个基本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是现状的解冻; ②第二阶段要转变到新的情况; ③第三个阶段是冻结新的现状。现状可以看作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解冻则是必要的。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推行本身的变革,但仅仅引入变革并不能确保它持久,需要加以再冻结才能使之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否则,变革就很可能是短命的,员工又会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中。再结冻的目的就是通过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

3. 资金利润率

【答案】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它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是否从全部投入资金的利用中实现了足够的净利润。同销售利润率一样,资金利润率也要同其他经营单位和其他年度的情况进行比较。一般来说,要为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规定一个最低的标准。同样一笔资金,投入到企业营运后的净利润收入,至少不应低于其他投资形式(比如购买短期或长期债券)的收入。

4.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5. 前向一体化

【答案】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即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实施前向一体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特许经营,采用特许经营的形式授权其他厂商经销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是用途最广、也是非常有效的前向一体化方式。

6.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二、简答题

7. 针对下属不同的成熟程度,领导者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

【答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情景领导理论,是由科曼首先提出的,后由保罗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的有效性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这三个因素来决定。随着下属的成熟程度由低到高,形成了领导的生命周期,即“高工作一低关系、高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低关系”这样一个周期。如图所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任务和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且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具体包括:

(1)指导型(t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低关系)。适用于低成熟度的情况,下属既不愿意也不能够担负工作责任,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需要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样以及在何时何地做。

(2)推销型(s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较不成熟情况,下属愿意担负起工

作责任,但他们缺乏工作的技巧而不能胜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

(3)参与型(participating )领导(低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属能够胜任工作,但却不满意领导有过多的指示和约束。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4)授权型(delegating )领导(低任务一低关系)。适用于成熟度较高的情况,下属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能力和愿望来承担工作责仟。领导者提供不多的指导或支持,领导可以赋予下属权力,让下属“自行其是”,领导着只起监督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随着职工成熟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领导行为。

8. 试述人际关系学说与科学管理理论的不同之处。

【答案】(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是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主要贡献是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非常可贵的。

(2)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以梅奥为主要代表,其贡献主要包括:①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两者的不同之处

①对人性的假设不同。科学管理理论假设人工人是“经济人”,行为科学理论假设人是“社会人”。

②对待组织的观点不同。科学管理理论仅仅注意到组织中正式组织的存在,且对正式组织的关注不够,而行为科学理论不仅注意到正式组织,还注意到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③研究的方法不同。科学管理理论通过研究动作、工资等来提高工人的效率,行为科学理论则从工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刺激工人提高生产率。

9.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因素。

【答案】(1)分权的含义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组织分权程度标准:

①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量越多,分权程度就越大。②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重要性越大,分权程度就越大。③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影响面越大,分权程度就越大④较低的管理层次所作的决策审核越少,分权程度就越大。

(2)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①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