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44中国通史[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刘少奇
D. 周恩来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已经列入宪法,这个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2. 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主要是为了( )。
A. 缓和革命阵营内部矛盾
B. 适应革命重心北移的需要
C. 保证革命政府的安全
D. 推动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
【答案】B
【解析】1926年9月,北伐军总攻武汉,很快占领汉阳、汉口。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全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1926年11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往武汉。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北迁。
3. 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 夺取封建军阀地盘
C. 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D. 把革命重心推进到长江流域
【答案】A
【解析】为适应国民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4, 5月召开的广州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都提出发动北伐战争的要求,催促国民政府“从速出师北伐”。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令。7月6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族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所以,国民政府“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之势力”。这个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表明了北伐战争的正义性质。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4. 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这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是红色政权能够维持和壮大的根本原因。
5. 《三家村札记》是由( )三位作家共同完成的。
A. 彭真、邓拓、吴晗
B. 邓拓、吴晗、廖沫沙
C. 彭真、廖沫沙、夏衍
D. 吴晗、邓拓、茅盾
【答案】B
,是1961年9月中共【解析】《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是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札记》
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为“丰富刊物内容”、“活跃气氛”、“提高质量”而开辟的一个专栏。它主要介绍古人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从政打仗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以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弊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启迪性,对当时一些“左”的错误和不良作风有所批评和讽刺,深受读者欢迎。
6. 日本关东军认为( )事件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口。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向辽宁省政府提出正式抗议。
A. 九一八事变
B. 中村事件
C. 宝山事件
D. 七七事变
【答案】B
【解析】1931年6月26日晚,日军参谋部上尉中村震太郎等奉命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非法军事地理调查。返回途中,被中国屯垦军查获,遂下令秘密处死中村一行。7月底,中村等
人被杀之事为日本特务侦知。关东军认为这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口,此即所谓“中村事件”。
7. 云南和贵州两省的独立发生在( )时期。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北伐战争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1915年底由于袁世凯复辟称帝,云南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统一各派力量,在云南首举义旗,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分三路讨袁,其后不久贵州省宣布独立。
8. 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
A. 《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
B. 《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C. 《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 《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9.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是( )。
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