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迫切需要加强针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响应能力。对地震综合灾情进行分析,对切实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获取地震事件可能造成灾情信息,为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对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援和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地震综合灾情研判系统中,对地震事件展开灾情研判所需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计算资源是指研判模型,即计算规则。在本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研判模型,很多模型还处于研究完善阶段。目前的相关应用系统在设计时一般将系统、研判模型以及数据资源三者紧耦合,封装为计算构件,执行研判任务,得到研判结果,这样设计的系统则有可能阻碍应用系统的研发进度,不利于在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对研判模型进行更新和扩展,不利于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数据资源种类的更新和扩展,且难以对研判模型计算的执行过程进行验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地震综合灾情研判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可重用性,本文提出将研判任务、研判模型和数据资源三者松耦合,只包含必要的交互关系:将研判模型按照统一的封装规范进行封装,形成规范表示的研判模型资源;对数据资源进行封装,表示为统一的数据对象和定义在这些对象上的一组统一操作。研判任务、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三者彼此通过定义的交互协议进行交互。在系统应用阶段支持对研判模型进行更新和扩展,对数据资源进行更新和扩展。
由于研判任务独立于研判模型和数据资源,这样就使得整个研判任务的计算过程可监测、计算结果可评估、行为异常可控。这种方法有效地解除了研判模型、数据源与系统过紧的耦合性和数据的异构性,为系统的升级和扩展预留了空间,支持研判模型和数据源的独立扩充,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健壮性和安全性。
目前,上述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国际强震救援应用处置系统项目中,在2014年8月3日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6.6级地震和2014年10月7日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的6.6级地震中为用户提供灾情研判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地震应急专家、救援指挥人员及其它相关用户的肯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