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6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当神经元受到电或者化学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就会改变,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神经冲动。

2.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3.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4.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6.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

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7.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

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

8. 合取概念

【答案】合取概念是指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如“红旗”这个概念

,即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

相加的规则。

9.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0.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要具有哪些条件?

【答案】(1)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2)注意的分配有一定的条件:

①与主体对活动的熟悉程度有关。同时进行的活动必须要有一项是熟悉、接近自动化的程度。例如,学生上课边听边记,这是因为他们记笔记己经熟练了,把注意中心集中在听课上。

②与活动性质有关。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应属于同一活动内容或有机关联的活动。智力活动较难分配,操作活动较易分配。

③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 如果它们之间己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例如,自拉(胡

,边歌边舞,将拉和唱、歌和舞形成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琴)自唱(戏)

12.简述能力的发展趋势。

【答案】能力随个体年龄的发展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2)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也有学者认为到40岁)达到顶峰,但是,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是稳定增长的。

(4)青年期和中年期是人生最漫长且工作最有力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在25~40岁之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能力的发展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 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13.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是什么?

【答案】(1)贡献

①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③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④妈特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心理学大纲》等。

(2)局限

冯特认为不能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他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主张精神和肉体是彼此独立灼序列和过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论。

14.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诸因素。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讲,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2)替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