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3中国近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C.C 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3. 海关税务司
【答案】海关税务司是近代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名为中国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1854年,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1859年,
1861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
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4.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5月1日,袁世凯正式将其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
5. 海军衙门
【答案】海军衙门是指1885年清政府设立的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总理是醇亲王奕譚,会办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是清政府为收回海军统一指挥权而开设,但南
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北洋仍为湘淮系集团所盘踞。在海军衙门中,实权由李鸿章掌握。制定《北
,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洋海军章程》
6. 预备立宪
【答案】预备立宪是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主要步骤为:①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
;,出洋考察政治;②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③1908年7月颁布《咨议局章程》
;④筹设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8月颁布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1911,《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设资政院。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7. 《中英烟台条约》
【答案】《中英烟台条约》是1876年为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中英代表李鸿章和威妥玛在烟台签订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英国赔偿款银20万两;②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③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④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8.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9. 八一九限价
【答案】八一九限价是指1948年8月19日根据国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法令,不管各种商品成本与价格的高低关系,市场物价一律冻结在8月19日的标准上,库存的货物必须及时出售,不准积压三个月以上,违者要入狱的限价法令。其给民营工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品售价不敷成本,而原料又无法补进,企业只得坐吃山空,致使工厂相继停工,商店存货也被抢购一空,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11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不得不宣布放弃限价政策。
10.《新青年》
,后改称《新青【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原名《青年杂志》
年》。它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宣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到五四运动后期,《新青年》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条件。《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论述题
11.与抗战时期相比,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土改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抗战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为了在抗战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当中就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地主与农民两个阶级本身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对立的。但在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国共两党可以摒弃前嫌开始第二次合作。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各退一步。形成暂时的和谐与平衡状态,共同抗日。并经阶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生产力得到了保障,为保证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大量青壮年参军入伍,保卫了胜利果实,壮大了解放军队伍,为支撑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地有生力量,意义重大。
(3)二者的区别与变化
①地主阶级不再是团结的对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阶级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抗战时期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反抗日本侵略者,地主阶级自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通过双减双交政策能缓和矛盾,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地主阶级是封建残余势力的代表,因而成为斗争的对象。
②农民阶级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了重要的依靠力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是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土地法大纲》旨在实行耕者有其田,平均分配土地,凸显了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
1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
【答案】(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胜利。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这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除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之外,全国工农兵商学各界人民、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
(4)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加强了民族团结。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大胜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