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所80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 )
A. 企业营业税的变化
B. 个人所得税的变化
C. 个人遗产税的变化
D.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答案】D
【解析】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包括:政府税收、政府支出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企业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个人遗产税都属于政府税收的内容,农产品价格变化是经济自由变量,不属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 在图的IS-LM 模型中,A 点将怎样调整? ( )
图IS-LM 模型
A.r 下降,Y 上升
B.r 下降,Y 下降
C.r 上升,Y 上升
D.r 上升,Y 下降
【答案】A
【解析】A 点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向均衡点调整。均衡点的利率小于A 点利率,均衡收入大于A 点收入水因此A 点向均衡点调整过程中,利率将下降,收入将上升。
3. 对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价格水平上涨,曲线向右平移
B. 如果税收增加,曲线向左平移
C.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曲线向右平移
D. 如果政府支出减少,曲线向左平移
【答案】C
【解析】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有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增加等,因此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影响长期 总供给。税收和政府支出是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价格水平一般认为是内生变量,不会影响曲线的移动。
4. 储蓄增加将导致( )。
A.IS 曲线向右移动
B.IS 曲线向左移动
C.LM 曲线向右移动
D.LM 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B
【解析】储蓄增加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需求减少了,从而总需求减少了,导致IS 曲线向左移动。
二、论述题
5. 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戮性有什么关系?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如果工资削减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产品劳动成本的提高,那么,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而不想降低工资。效率工资是指劳动效率对工资的弹性为1的时候的工资,即工资提高1%能使劳动效率也提高1%的时候的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这时,厂商能最优化地(即利润最大化地)雇佣工人。
当市场不景气,劳动需求低于劳动供给,效率工资超过均衡工资时,厂商为了刺激工人积极性,激励工人尽可能最大努力来工作,并留住高素质的工人,以维持较高劳动效率,厂商将不雇佣那些愿意接受低于效率工资的失业者,不愿降低工资,而把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以有利于减少雇员的偷懒,降低转换(跳槽)成本,提高雇员素质,刺激雇员积极性。这种效率工资理论不但可说明为什么工资有茹性,而且可说明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失业时厂商不愿通过降低工资,增加劳动需求使失业率下降。
6. 试阐述理性顶期学派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及政策主张,并评价其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调控有何启发?
【答案】(1)理性预期学派思想的核心便是人们对未来预期的绝对理性,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作出预期,这样,他们决策是有根据的,对经济变量作出的预期在长期中而言是最准确的、最切合经济理论和模型的。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观经济模型。
②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③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④从微观经济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⑤利用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2)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①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性预期学派坚持古典经济学的信条,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
,它始终是使各种生产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机制。“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理性
预期学派坚持认为,政府的作用只是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的良好环境。卢卡斯认为,政府干顶越少,经济效率也就越高。
②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定水平上。政府的决策不能对一国经济的产量、就业和其他实际变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对一般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具有规划性的效果。因此,政府应该把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作为唯一的政策日标。通过果断的政策措施制止通货膨胀,而不应该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卢卡斯认为,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应该制定并公布一些永久不变的政策,并一直坚持下去而不轻易变动,经济主体就会逐渐信赖这些政策,而不会因为政府政策的频繁干预而产生持续性的膨胀预期。一般物价水平就会趋于稳定,而失业不会增加,生产不会下降,经济将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动。
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3)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发
①应该充分考虑并正确引导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公众的理性预期是不断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中央银行要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就要准确地公布通货膨胀指标和失业率,利用信息优势,通过舆论导向,准礁披露决策相关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让公众及时了解这种政策目标的变化,增强其信心。
②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理性预期学派揭示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以及违背理性人假定的根本性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微观分析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必然制约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因此,可以在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时,批判地借鉴吸收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些思想方法,积极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③政府的政策应具有长期性,以期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原则上是为了使微观经济个体顺利地从事经济活动,充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政府的政策要想得到各种经济成员的积极配合,使各项经济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
,取信于民,避免“朝令夕改”还必须“以民为本”。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思想以及我国以前的一
些经济教训都十分清楚的表明,经济稳定运行必须以全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稳定为基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