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841数据结构及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某计算机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字段直接编码法,共有33个微命令,构成5个互斥类,分别包含7、3、12、5和6个微命令,则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
A.5位
B.6位
C.15位
D.33位
【答案】C 。
,根据每个类中微命令的多少可以分别【解析】33个微命令分成5个互斥类(即5个字段)
确定字段的长度为3、2、4、3、3位,又因为采用直接编码方式,所以它们之和3+2+4+3+3=15也就是操作控制字段的位数。
2. 下溢指的是( )。
A. 运算结果的绝对值小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小绝对值
B. 运算的结果小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
C. 运算的结果小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小正数
D. 运算结果的最低有效位产生的错误
【答案】B
3. 常用的虚拟存储系统由( )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 主存-辅存
B. cache-辅存
C. 主存-cache
D. 通用寄存器-主存
【答案】A
4. 在集中式总线仲裁中,方式响应时间最快,方式对_____最敏感。
A. 菊花链方式
B. 独立请求方式
C. 电路故障
D.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答案】ABC
【解析】链式查询方式的缺点是对询问链的电路故障很敏感。独立请求方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快。计数器定 时查询方式中,每次计数从“0”开始,各设备的优先次序与链式查询法相同,优先级固定。每次从中止点开始, 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
5. —个TCP 连接总是以1KB 的最大段发送TCP 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 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 (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
,, 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 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 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
A.7KB
B.8KB
C.9KB
D.16KB
【答案】C
【解析】回顾TCP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慢启动)的知识点,从第一个MSS 开始,每次发送成功,拥塞窗口值翻倍,四次以后,应该为16,但是由于拥塞阈值变为16/2=8,故三次成功后为8,以后为线性增长,故为8+1=9,答案为C 。
6.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
A. 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B. 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C. 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D. 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答案】B
7. 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则该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
A.39
B.52
C.111
D.119
【答案】C
【解析】完全二叉树的一个特点是: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题目中没有说明完全二叉树的高度,首先由完全二叉树的特点确定题目中树的高度。根据题意,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可知此二叉树的高度是6或7。题目中求二叉树的结
点数最多的情况,因此此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7。由于高度为7的完全二叉树的前6层是一棵满二叉树,根据二叉树的性质2可知,高度为6的满二叉树的结点数是
性质1可知,题目中二叉树的第6层结点数是,又根据二叉树的个结点,已知有8个叶子结点,那么其余32-8=24个结点均为分支结点,这些结点在第7层上最多有48个子结点(即叶子结点)。所以此 二叉树的结点数最多可达
8. 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 )。
A. 连续结构
B. 索引结构
C.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答案】B
【解析】连续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不易于文件扩展,不易随机访问。链式结构的优点是文件易于扩展,缺点是不易随机访问。索引结构的优点是具有链式结构的优点并克服了它的缺点,可随机存取,易于文件扩展。
9. 假定编译器规定int 和short 类型长度分别为32位和16位,执行下列C 语言语
句:unsignedshortX=65530; unsignedinty^X:得到y 的机器数为( )。
A.00007FFAH
B.0000FFFAH
C.FFFF7FFAH
D.FFFFFFFAH
【答案】B 。
【解析】X 和y 均为无符号数,其中X 为16位,y 为32位,将16位无符号数转化成32位无符号数,前面要补零。因为所以
10.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答案】A
【解析】TCP/IP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链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服务,因此答案是A 。
11.在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
A. 应用层
B. 表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