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715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论述题
1.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何?通过论战,革命派暴露出了弱点?
【答案】(1)论战内容
1905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三大问题进行:
①要不要“反满”并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这次论战的中心。革命派论证了民族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认为清政府已经是“洋人的朝廷”,不以暴力推翻它,中国就不会进步;立宪派则认为,满汉已经融合,政府恶劣但可以立宪,而革命势必引起内乱,招致列强干涉,中国将被瓜分。
②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革命派认为“兴民权,改民主”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的出路所在,中国人民一旦摆脱专制制度,是有能力实行民主政治的;立宪派则认为中国民智未开,还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条件,应该先实行君主立宪,培养国民的民主精神。
③封建土地制度是否应当改革。革命派认为,只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才能使人们积极生产,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立宪派则认为土地是“国本”,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不能改变。
(2)论战结果
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通过论战,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反满一革命一建立共和国,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关的几个环节。
(3)弱点
①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和赞助中国革命,不敢正面回答反对帝国主义的问题。
②提出要进行“有秩序的革命”以避免“内乱”,不敢提出依靠人民群众推翻封建势力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③在土地问题上,不能给立宪派以有力回击,许多人持保留态度。这些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理论上的幼稚和阶级的局限性。
2.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答案】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国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万两白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
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
,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海权;中美门条约》
《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神圣的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后,鸦片贸易合法化,烟毒危害更深;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在中国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化形势的要求,清政府増设了新的统治机构:一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是总税务司,这两个机构的建立,正是清朝统治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大加深。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免征各项杂税,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条约还规定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赔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条约批准互换后,日本才撤退军队。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4)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以中国为宰割对象,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俄、英、德、法、日纷纷攫取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抢夺矿山,成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时,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仍在继续增长。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严重地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设厂投资、侵夺铁路、矿山等资本输出的方式,逐渐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加重了民族危机,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他们强烈地要求设厂自救,主张自办铁路厂矿以“抵制洋商洋厂”。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美、俄、法、日、英、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
,条约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在北京东交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
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渝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简要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点来看,《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割占方面,在《南京条约》中,英国抢占香港岛,《马关条约》贝帳定割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极具战略地位的台湾和澎湖等地大片领土割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方面,《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加上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巨额的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他们生活的更痛苦。
(3)开放通商口岸方面,《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中国新开通的通商口岸之外,又新开了四个通商口岸并有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
4.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各阶级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如下:
(1)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农民阶级自发地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2)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挽救民族危亡,兴起了维新思潮并进而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
(3)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他们倡导革命理论,承担起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
(4)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反对革命,他们形成立宪派,期望清朝统治者改行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