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 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 供给
【答案】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概念包含以下儿点内容:
①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
②供给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数量,即供给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供给数量,而不是一个供给数量;
③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④供给是生产者能够提供的,如果生产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的意愿而没有提供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的变动是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动。
3. 稀缺
【答案】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
给总是不足的。一方一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力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小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二、简答题
4. 消费者剩余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方面,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消费者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
d 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图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P =f(Q )
给出,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 0,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 0。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在产量0到Q 0区间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 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0;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 0BQ 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 0AB ,就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5. 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答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决定理论,包括产品价格的决定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以及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时决定——即一般均衡问题。
(1)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2)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的延伸和发展。
(3)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6. 某著名景点对外地旅游者收取100元票价,而对当地居民收取20元票价。试分析其为什么采用差别价格?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有效地执行该政策?
【答案】(1)垄断厂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根据每一个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的产品所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产品销售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制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则是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2)景点对外地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收取不同价格属于三级价格歧视,景点管理者将市场分为外地市场和本地市场。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外地游客的价格弹性显然要小于本地游客,从而为差别价格政策的出台创造了可能性,当对这部分游客收取较高价格门票时,需求量也不会减少很多。一般来说,执行差别价格有以下几个条件:商品需求曲线要向右下方倾斜; 市场可以分割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