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4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4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4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4
一、名词解释
1.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原始文化》
【答案】《原始文化》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代表作。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在原始人看来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定是与巫术有密切关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3. 有意味的形式
【答案】“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利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4. 审美直觉
【答案】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领悟能力。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这种能力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自然性等特征。
5. 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
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 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6. 意境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会、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7. 学堂乐歌
【答案】学堂乐歌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也有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兴起于清末,这时随着“新学”的举办,在新式学堂里开设唱歌课蔚然成风。这种在学堂中传唱的填词或自创歌曲,即成为学堂乐歌。
8. 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画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阎立本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
二、选择题
9.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笪重光
B. 郑板桥
C. 齐白石
D. 顾恺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笪重光的著作《画荃》,它是笪重光画论思想的精髓。这段话的大意是:空境很难得之,只有实在的景物去除了,空灵的景致才能浮现于画面; 神妙也不是靠画得来,只有真境隐去,神妙之境才能被感觉的到。当位置安排不和谐时,有画的地方反而是处处皆病; 只有当虚实相互生发时,虚处无画之地才是通篇之灵境妙地所在。人只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
10.“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茅盾
B. 朱光潜
C. 鲁迅
D. 郭沫若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它阐明了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总是根据其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因此,对于同一对象,鉴赏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简答题
1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艺术家总是先有了某种情感的蓄势与冲动、创作的意图和关于意象的思考,进而把这些思考外化为物质的艺术的形式。
(2)内容以形式为依托
艺术家总是从具体的有内容有形式的生活当中受到感发而产生创作冲动和意图的。凡是生活都是有着具体的形态的生活,若没有形式,生活的内容也不存在。从生活到艺术,是具体的生活内容与形态向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转换。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12.试论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答案】(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含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