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参考解析
“归纳概括”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从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认识的过程,并用凝练的文字将这一过程表述出来。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类试题是必考题型,归纳概括能力是答好整个申论试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考生要格外重视。一般而言,这类题目一般会有这样的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然而,在实际考试中,很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一要求,一般考生读完题目便开始急着答题,这样形成的答案很难脱颖而出,难以取得高分。所以说,考生在答题前务必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就本题来说,在审题时,考生需锁定“问题”这一关键词,所谓“问题”就是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弄清楚“问题”的内涵之后,可直接去寻找能够反映“问题”的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1体现的不好的一面是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材料2说明公民对科普活动的热情不高,且科普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欠佳。材料5反映科普工作人力资源欠缺。材料6说明封建迷信抑制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材料7反映了农村公民基本科学素养低于城镇公民,通过报刊了解科技知识这个渠道的比例低,农村公民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材料8指出了媒体对科学的报道较少,科普图书与百姓需求有一定距离,科技工作者工作热情不高。材料9反映了我国普遍存在轻科普现象。材料11指出一些大学生群体封建迷信思想泛滥。其他材料则没有明显指出“问题”。找完材料后,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