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学习白居易《卖炭翁》时,教师把“品味诗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教学的难点。以下对该教学设计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教师带领学生攻克了难点,教学目标就能完成。 体现了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理解内涵”的要求。 教师对诗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怀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难点的设计同时也反映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习。 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 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 教师作为设备操作员、课堂的监督者,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下面有关“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将《焦点访谈》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教材、课堂、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中心。 为增强语文熏陶,可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 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具体指导阅读。
以下是《我与地坛》的教学案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师在学生自由阅读完课文第五段后,提出了问题。老师问:“这一段重点写了地坛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说:“荒芜但并不衰败。”老师接着问:“那‘不衰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位学生用课文中的原话进行了回答:“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中……露水在草叶上滚动,狙击,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接着老师又问道:“这些又给作者怎样的启示?”一位同学说,地坛虽然古老,但还是有生机的:一位说,“我”老是想着死是很不应该的;还有一位说,蜜蜂、蚂蚁、瓢虫还有蝉虽然渺小,但它们活得很自在,“我”也应该像它们那样乐观地生活。学生回答完,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就直接进入了下文的学习。对于上述教学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在这个案例中,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得很准确。 第二个问题学生直接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并不可取,因为原文太长而且是文学性语言,缺乏概括性,不够全面、准确。 第三个问题,综合几个学生的回答,虽然答案清晰明了,但教师也应该给予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就直接进入了下文的学习,是为了赶上课进度,是可取的。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借景抒情的教学设计,回答问题。(学习小组领会任务,完成一段精彩的描写)自选一组景物来表达一种情感。雪白的梨花、嫩绿的小草、碧绿的麦田、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灿烂的群星、和暖的春风、歌唱的小溪、美丽的池塘、展翅的雄鹰、诗意的小鸟、美丽的天鹅、奔腾的江河、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寒冰、连绵的秋雨、凋零的花朵、无情的流水、折翼的小鸟、飘零的树叶、干涸的湖水、枯萎的秧苗。情感待选:高兴、悲哀、振奋、平静。要求:组长抽取某种心情,组员各自圈定选取的景物,组内商讨运用哪几种景物合适,各自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不允许出现表示心情的词语。最后小组交流修改,将最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小组讨论,创作,展示。其他组评论)下列评论错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