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内科(医学高级)题库>儿内科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多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理的主要因素有()

A . 肠粘膜缺氧缺血致肠壁血灌注减少
B .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C . 病原菌直接侵入肠粘膜
D . 未及时喂乳
E . 奶液渗透压过高

关于丹毒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丹毒属于网状淋巴管炎。 疖肿、足癣等可为诱发因素。 除下肢好发外,面部亦常见。 丹毒蔓延快,常伴有组织坏死。 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 A.30~40%。 B.40~50%。 C.50~60%。 D.40~60%。 E.30~50%。 固定义齿桥体与牙槽嵴的关系哪项设计是不合理的()。 桥体基底面可离开牙槽嵴3mm以上。 桥体基底面颊侧接触,舌侧离开。 桥体与牙槽嵴有接触,但无压迫。 般底式接触。 桥体基底面舌侧接触,颊侧离开。 日光曝晒可以对物品起到消毒杀菌作用,通常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曝晒()小时。 A.3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7小时。 E.5~6小时。 患者女性,54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半,加重3个月入院,上腹痛不规则,偶伴嗳气,饭后饱胀。近一个月体重减轻3公斤,大小便正常,原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体验:消瘦,左锁骨上可扪及一约花米大小淋巴结,质中偏硬。腹平软,剑突下偏左轻压痛,左上腹近剑突下似可扪及一肿块,界线不清,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病人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为反应性增生,未发现癌细胞、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手术探查发现:胃后壁巨大肿物,靠大弯侧有直轻约13.5cm溃疡,肿瘤术穿透浆腹,但与脾门及胰尾有粘连,腹腔、盆腔未见转移,行胃切除(95%胃)、脾及胰体尾切除。病捡:胃低分化隙癌,侵犯深肌层,两切端及脾胰未见癌,第一、二站湃巴结未见癌。本病人的TNM分期及因内临床病理分期分别属于哪一期?() A.T4N0M0。 T3N0M0。 T3N1M0。 T3N1M0。 T2N0M0。 T4N1M0。 T4N01M1。 Ⅱ期。 Ⅲ期。 Ⅳ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理的主要因素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