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804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专业硕士]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刘雪庵

【答案】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旱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占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2. 《玫瑰三愿》

【答案】《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是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 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幢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洗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

3. 冼星海

【答案】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4.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5. 《新诗歌集》

【答案】《新诗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录了赵元任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14首歌曲,如《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等。歌词均选自当时著名的白话

体新诗,在音乐旋律、和声上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并在“序”中提出具体理论观点。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6. 麦新

【答案】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下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口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二、选择题

7.《" 中国派” 和声的几个小试验》一文发表在国乐改进社编印的《音乐杂志》,它的作者是( )。

A. 萧友梅

B. 黄自

C. 赵元任

D. 黎锦晖

【答案】C

【解析】赵元任是探索中国式和声的先驱者。他在1928年发表的俨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中指出,“五声和声的范围,比七声和声至少要小几百倍,不够作为国乐发展的主要富源……为长久计,还是得取用全部十二律的音作为和声的原料,偶尔用五声派的和音算是中国的色彩,但在七音diatonic 跟十二音chromatic 和声方面,将来也未始不可有‘中国派’的做法,这是要看中国将来的音乐家有没有相当的出息了。”

8. 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是( )。

A.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乐队

B. 上海工部局乐队

C. 赫德乐队

D. 上海贫儿院乐队

【答案】D

【解析】1909年,曾志忞在贫儿院创办了管弦乐队,由冯亚雄、高砚耘负责教习。这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组织的管弦乐队。1910年6月3日,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在纪念曾铸病逝二周年恳亲暨纪念会上首次公开亮相,他们演奏犷亨德尔的管弦乐《进行曲》、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选段等作品。在曾志忞等人的努力下,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很快发展成为一支规模较大的管弦乐队,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海贫儿院的弦乐队

组织法荣获特奖金牌。

9. 救亡歌曲《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光未然,聂耳

B. 光未然,贺绿汀

C. 田汉,贺绿汀

D. 田汉,聂耳

【答案】D

【解析】《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齐唱,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将全央分为四段。通过须乎语势的旋律进行,使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达到了整体的统一与平衡。

10.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的获奖影片《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歌是由( )作曲的。

A. 贺绿汀

B. 任光

C. 聂耳

D. 刘雪庵

【答案】B

【解析】《渔光曲》由安娥词,任光曲,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质朴真实的歌词的委婉惆怅的旋律鲜明地描绘了30年代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音乐中饱含了渔民的血泪,感情真挚,展示了旧中国渔民苦难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歌曲是单一形象的三段结构,各段音调虽有变化,但由于统一的节奏型,相同的引子和间奏,使音乐成为一个整体。

11.梅兰芳是( )。

A. 京戏表演艺术家

B. 豫剧表演艺术家

C. 平剧表演艺术家

D. 吕剧表演艺术家

【答案】A

【解析】梅兰芳(1894~1961),我国著名京剧大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世人称为“梅派”。其代表作品有: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昆曲《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日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