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名词解释] 邵飘萍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二○二○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番。 ["一","二","三","四"] 注入剖面测井主要测量在一定注水压力条件下的()。 ["分层采出量","全井采出量","分层吸水量","全井注入量"] 根据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姚飞教授的概括,下面哪一项不是搜寻创业机会的诀窍() ["找茬","看势","推理","试错"] 分省住户调查样本的抽选,以省为总体,抽选住宅的方法有()。 ["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PPS方法","随机等距抽样","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时务文体 邵飘萍
参考答案:

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新闻记者,以善于采访著称。1912年协助杭辛斋创办《汉民日报》,任主笔并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报人的生涯。“二次革命”失败后,邵飘萍被反动当局构陷入狱,《汉民日报》也同时被封。1914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与同学潘公弼等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春,邵飘萍回国,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驻京特派记者。为了改变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我国之政闻的状况,他于1916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有声有色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他每天都向《申报》发去新闻专电和内容较为详细的《北京特别通信》,对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及国会动态做出翔实可靠的报道,成为有口皆碑的著名记者。1918年10月,他又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并兼任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讲师。1919年8月《京报》因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卖国政策被封,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出任大阪《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20年回国后恢复《京报》,锐意改革,使该报成为北方很有影响的大报。根据他在北大、平民大学、民国大学、法政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的讲义整理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1926年,邵飘萍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