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616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而言,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音区协调 组织中的各部门、各岗位都由一定的信息渠道相连接,每个部门和岗位同时也都执行着一定的信息处理职能,是组织传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信息的传达和反馈相互衔接,使各部门和岗位成为既各司其责,又在统一目标下协同作业的整体。 (2)指挥管理 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的实施需要进行指挥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从具体任务指令的下达、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到组织活动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管理,都体现为一定的信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互动的机制下进行的。 (3)决策应变 组织是一个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有机体,它不断面临组织内部和外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决策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4)形成共识 一个组织要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组织目标和宗旨、组织规则、组织方针和政策等等,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普遍的共识。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内的传播互动过程,必然伴随着围绕特定问题的信息传达、说明、解释、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 2. 新媒介的发展趋势与意义。 【答案】(1)新媒介是相对于铅字出版和报纸、地上波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双向渠道。 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画文字并茂,
但人们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
③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这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巨大成果。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
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传统媒介的传播活动大多囿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之内,而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则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条件。
(2)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②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总之,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的变革。
3.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臼不备,纯臼不备,则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答案】(1)这段古文的意思是:
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情,有了机巧之类的事情又必然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心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纯洁心境就不完整齐备; 纯洁的心境不齐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 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灵……
(2)麦克卢汉引用庄子这段话意在阐述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深刻影响。麦克卢汉认为,首先,传播媒介的影响比传播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内容的影响更为深远。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关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社会变革。其次,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不同的媒介通过作用于不同的感官影响人类的感觉中枢和思维方式。这便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
4. 试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论述电视和网络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答案】电视和网络媒体作为媒介,属于社会信息系统,这是媒介系统在总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它的主要资源是信息,承担的主要责任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
(1)从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分析,电视和网络媒体应当承担起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的作用。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和网络媒体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同时,这两个媒介还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媒体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构。
(2)从赖特的“四功能说”来看,电视和网媒除了要承担社会环境监视的作用,还要向人们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它们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娱乐。
二、论述题
5. 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有哪些? 试述传播学与其中一门学科的渊源与互动。
【答案】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传播学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这种多学科交叉性,使传播学成为边缘学科。它既属社会科学,又被视为人文科学,而且带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的痕迹; 它既有传播学自己的理论范畴、学术话语,又更多地借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范畴。因此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各成体系。
(1)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包括:新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符号学等。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渊源与互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大众传播学产生之前,新闻学是惟一专门研究大众传播现象和活动的学科,因此,可以说,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新闻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到上世纪末,在美国兴盛起来。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媒介种类增多,新闻学原有的研究范围无法涵盖日益发展的新闻业。新闻事业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媒介业,“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这时便出现了大众传播学。它以人类社会的所有大众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研究进‘步深化的结果便是传播学,即从个别的传播规律一一大众传播,再深入研究,上升到普遍的传播规律,即人类的传播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因此,可以看出,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三者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学研究的这些课题便是:人类社会的各要素对人类行为活动的决定和影响以及新闻活动的自身发展、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大众传播学则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在学术上是直接扎根于同属行为科学的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之中并同这些学科相互借用假设、理论和知识,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聚集于在大众媒介中的及围绕它们的人的活动,以期得到关于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可靠知识。
传播学是要解释人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从诸如语义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样一些领域里得出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线索。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充分描述整个的人类传播,然后方可以估量出使用复杂媒介的大众传播的地位。
②新闻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发展,自己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变革。
施拉姆分析整理了1937年到1956年《新闻学》季刊的内容,指出了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a. 从定质分析到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定量分析较具客观性,因为它能以精确数字证明一个普通的现象或事实。而定质分析则失之主观,往往以部分的特殊代表普遍的全体。
b. 从人文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传统报学是以哲学、文学为基础,而大众传播学亦属行为科学之一支,它是以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为基础,走向实验的阶段。
c. 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的研究。传统新闻学只以文学方法对报业经营者作传记性描述,而大众传播受牵制的因素变化多端,以致形成环境相连、交错复杂的因果关系。
d. 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由于国际传播的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范围己不能局限于一国或一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