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43新闻学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1)共同点

①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相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以及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需要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报道内容,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②在新闻事业产生初期,都被用来作为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武器,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展而来,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由工人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萌芽发展。③新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演变具有同步性,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新闻事业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催生了社会化的需要,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④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介不断变迁,更新换代,加速提升,后生媒介并没有完全取代前代媒介,而是叠加发展,不同媒介之间已经开始融合。

(2)不同点

①产生动力不同

a.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适应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与经济活动相联系,为资产阶级获得商业信息和赢得利润服务。从手抄新闻过渡到定期出版的周报和日报,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b.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19世纪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中,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而产生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开始就和政治活动相联系,是无产阶级组织群众进行革命的武器。

②发展道路不同

a.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成长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建立而逐渐发展的。经历了政党报纸的黑暗年代和标榜言论独立的大众化报纸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走向垄断,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也迎来了垄断阶段。

b.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夺取政权这一过程而发展的。先后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

共产主义同盟报刊阶段、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报刊阶段,现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主要存在于各社会主义国家,如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19%年,我国新闻事业也出现了报刊集团化趋势。

③发展目标和垄断程度不同

a. 近年来,资产阶级新闻事业高度集中化趋势加剧,新闻工具被少数资本财团控制,竞争更加垄断化、跨国化、全球化,新闻媒体和各种产业实体形成“分离结合”的关系,标榜公共性和政治独立,实际不然,而且大众化报纸通常低俗地迎合收受者。

b.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服务,报业形成了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体,多种类、多层次报刊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总体上是一种竟争合作的关系,报业集团增加,以企业化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鲜明的政治性,坚持党性原则。

2. 简述舆论的形成过程。

【答案】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问题提出。分散的公众成员意识到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人物、问题等,即舆论意识的客体开始被列入公众关注范围、提上公众讨论议程。

(2)社会讨论。特定的公共事务被列入议程后,分散的公众成员开始就其公开发表个人意见,公众之间(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团体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平等的、充分的、交换意见的过程,也是舆论形成的开始。

(3)社会协调(意见整合)。分散的个人意见并不是舆论,必须经过讨论,把大量的、不一致的、散落的意见,通过选择、吸收、扬弃,进行集中、归纳、综合,最后形成一个集合性的基本一致的意见,也就是经历一种有效的意见整合,形成舆论内核。这是一个在公众成员间充分对话、共同探讨基础上协调一致的社会互动过程。

(4)公开表达。一致性的意见或态度形成,还必须经过一定渠道,借助公开的传播媒介向社会表达,才能成为最终的公众舆论并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没有公开的意见表达就没有舆论,它是舆论最后形成的标志。

3. 简述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答案】(1)指导新闻下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新闻理论从社会的新闻活动的全局出发,系统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则有这样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才能把新闻实践不断地向前推进。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新闻事业反映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新闻改革只有遵循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于国外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新闻学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对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人们有时分辨不清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这就需要认真学好新闻理论,既懂得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又明确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要求。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吸收了哲学、政治学、历史、文学等许多学科中的成果。在新闻学的今后发展中,还将继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由于新闻学是较年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还较幼稚,不太稳定。这就使得人们常常需要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找材料来丰富自己。快速发展的实践,不断变化的媒体都迫切需要理论的总结,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理论,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

4. 请你谈谈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答案】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可以从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产生原因和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论述。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①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②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转型期的躁动。中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探索与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多种经济、社会制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变革的面前,人们承受着各种巨大心理压力。新闻的娱乐化使受众在这些调笑、戏说、胡侃中,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了缓解,于是娱乐化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好去处,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社会成因。

②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继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等之后,新闻本身“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媒体的竞争一夜之间从千篇一律的通稿飞速进入各自大显神通的时代,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③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从新闻生产者即媒介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双重属性的新闻媒介,在新闻改革过程中其经济实体的属性大大强化,被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的媒体在扮演政治化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于是不难理解,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