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是指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 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市场盈溢,物价猛跌; 工厂、商店和银行大量破产倒闭;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行市暴跌; 失业人数剧增,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大众生活恶化,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

3. 制度创新

【答案】制度创新是指对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各种具体规则及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变革,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一般不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往往会受到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冲破这些制约,实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能够获得新的经济利益,是制度创新的动机和推动力量。由于新技术革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制度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属于制度范畴的习惯、习俗、法律、规章、管理方式及有关的组织形式等都必然发生变革。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新的均衡和新的创新的不断演进。

4. 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

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 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5. 产业资本

【答案】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它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产业资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出来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资生产要素,它们通过投资而由货币资本转化而来; 另一类是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即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6. 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2)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3)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 (2)险; (3)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 (5)信息和技术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7. 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1)资本证券化,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公开发行,并允许自由转让;

(2)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相分离,股东除了负出资的义务外,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虽然有资本所有权却没有业务执行权,股东不会参与经营,企业经营权由董事会和经理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优点在于股东风险小,能迅速集中大量资金,为个人投资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 同时,公司的发展比较稳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提高整个社会的协作化水平。

8. 雇佣劳动制度

【答案】雇佣劳动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其生产,并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的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雇佣劳动制度建立的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二、简答题

9. 试论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木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定性和本质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共同遵循的一般原则。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J 清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有差异,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同时,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

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3)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胜利,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