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鉴别指数

【答案】鉴别指数是项目分析中区分度的一个指标,即确定测验项目区分个体所测能力高低的程度指标。项目分析的一个最简单的估计方法是比较两个极端效标组,即将所有被试在某个测验上的分数从高到低依序排列,划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求出此两组在每一题目上的通过率;再求出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率之差。其范围在+1.00〜-1.00之间。+1.00表示鉴别指数最高,-1.00表示鉴别指数最低。鉴别指数越高,题目的鉴别性能即区分能力越好。

2. 项目分析

【答案】项目分析是指对测验或量表的项目质量的分析研究。其内容包括:

①题目的难度分析。难度指标是测验取舍题目与编排题目顺序的依据。

②题目的区分度分析。指一个项目是否能把某一团体的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一般用题目得分与外在效标的相关系数,或与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及求高低分组通过率之差等。

③广义的项目分析还包括定性分析,即从题目的思想性、内容取样的适切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评鉴。

二、简答题

3. 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答案】(1)测量误差的含义

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实测值是实际测量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所获得的测定值;真值是被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的真实规模的取值。

(2)测量误差的类别

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①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称为随机误差。

②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要想控制误差,就必须使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及对分数的解释都必须标

准化。

①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其次,在测验的编制方面,不仅要注意所搜集的材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注意:

a. 测验项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品质具有代表性;

b. 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同编题计划所列项目相一致;

c. 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d. 编写测验项目的用语要力求精练简短,浅显明了;

e. 初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要的数量,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

f. 测验项目的说明必须简明。

②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试。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相同的指导语;相同的测验时限。

③评分与计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评分的客观性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评分的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只有当评分是客观的时候才能够将分数的差异归于受测者本身的差异。

④对测验结果解释的标准化。如果对同一施测过程可做出不同的解释,那么测验便失去了客观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参照标准,使测验分数可以同参照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显现其分数所代表的意义。

⑤主试与被试的配合及操作规范等。主试与被试之间的配合程度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试在实测的过程中,其操作要规范,符合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4. 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答案】(1)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测量实践方面

a. 能力测量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三个等级。汉代学者董仲舒已论及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宄能力的专门著作。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b. 人格测量

“不得中行而与之,”孔子也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把人分成3种:狂者、狷者和中行。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c. 教育测量

据迄今可考的史料分析,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00〜前771年)。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取士制度自汉以来

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在测量理论方面

a. 大思想家孟子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b. 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2)古代中国社会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这当然和当时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

②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就能力测量和成就测量而言,是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就性格测量而言,是分成若干种类型。

③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强烈的应用性质。

5. 什么是结构效度?影响结构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结构效度的含义

结构效度也称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是用心理学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此处,“结构”是指心理学上抽象的假设性概念、特性或变量。

(2)影响结构效度的因素

①测验本身

项目质量,即测验中所用的词汇,包括指导语和试题的言语表述,要清楚简明。此外,项目的难度、编排以及答案分布等也都会对测验的效度产生影响。同时, 组成测验的项目要可以比较好地代表测验要测的内容和结构。増加测验的长度不但能提高测验的信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测验的效度。

②测验的实施过程

在施测过程中,不遵循指导语、被试作弊、测验环境太差、评分标准不客观、记分错误等,都会直接影响测验的效度。

③被试

被试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反应倾向等身心状态都会影响被试的反应,进而影响到测验的效度。此外,测验所针对的样本特点,如样本代表性、样本容量及样本异质性等也会对测验效度产生影响。

6. 简述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一致的程度越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