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根据老子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

【答案】道教

【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很大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有河北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道教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白化,人们只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2. 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3. 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_____

【答案】切。

【解析】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4. 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

【答案】世界屋脊。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又有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之称。

5. 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发现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省渑池县出土的_____文化。

【答案】仰韶

【解析】黄河流域文化区,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南省新郑市),距今八千年左右; “仰韶文化”(河南省渑池县),距今五

六千年; “大汉日文化”(山东省泰安市),距今五千年左右。

6. 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_____

【答案】保和殿。

【解析】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所建造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其设计完全按照君权的至高无上和绝对权威来安排各种建筑,总的结构承袭古制,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外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朝会施政之所,以空旷衬托宫殿的雄伟高大,有皇权威严之感。“内廷”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居所,清雍正以后在此处理日常政务。东西六宫,街巷纵横,院落分明,以密集的格局适应起居需要,显示生活情趣。

7. 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8. 公元前138~前126年____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张骞

【解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往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以便与之联合,共同抗击匈奴。在途中被匈奴扣留达十年之久,逃脱后,经楼兰、龟兹,翻越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人月氏,却遭拒绝。尽管这一次未能与大月氏取得联盟,但却打通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和文化。

9. “陆羽茶经元亮酒,韦家食谱步兵厨”中元亮和步兵指_____。

【答案】陶潜、阮籍

【解析】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性嗜酒尝为平泽令。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萧,擅长弹琴。魏末曹爽辅政时召为参军,被他托病辞去,司马氏专权时,不得己而任郎中,但不问世事,终日饮酒,听说步兵厨善酿,便求为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

10.汉字结构体现了_____和人体本位精神。

【答案】写实主义

【解析】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是写实性的,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会意字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二、判断题

11.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答案】正确

【解析】1982年,峨眉山以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12.秦朝时期对汉字形体进行了第一次规范化,所规范的汉字称为隶书。

【答案】错误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

13.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答案】正确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14.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开中国历史平民教育的先河。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是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比如说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学而小厌,诲人小倦”,等等,都是对今人有教育意义的。

15.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时期,日本政府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明与文化。

【答案】正确

【解析】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至隋唐时代达于频繁往来的鼎盛时期。日本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国文化,先后派出使团、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来吸取营养。

16.历史上我国建都最多和最久的城市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