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0专业基础理论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2. 罗马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罗马形成的音乐流派,创作观念上提倡写作声部清晰、音响纯净的传统天主教音乐,反对宗教改革的新教音乐成就,发展了“无伴奏合唱”的多声部合唱音乐风格。代表人物主要是意大利的帕莱斯特里纳和西班牙的维托里亚,他们的创作集中于弥撒曲

和经文歌等体裁,风格庄重、声部均衡,帕莱斯特里纳的《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为著名代表作。

3.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4. 音色音乐

【答案】20世纪大胆探寻新颖音色表现力的音乐创作类别。主要手法有:发掘传统乐器的新音色、改变传统演唱演奏手法获得的新音色、使用新的发声手段获得的新音色等,布列兹的《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列茨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是音色音乐的经典作品,其他在此领域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威伯恩、梅西安、诺诺、鲁托斯瓦夫斯基、泽纳基斯、克拉姆等。

5. 雷电一暴风雨;

【答案】

6. 瓦格纳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二、简答题

7. 歌剧的含义和来源。

【答案】(1)含义:

歌剧(opera )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称为Libretto ,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aria )、宣叙调(recitative )、重唱、合唱(chorus )、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ballet )等。

(2)来源:

①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②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 )和奇迹剧(Miracles )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 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③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的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④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nnedio )。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⑤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 )和柯尔西(Corsi )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盼音调不但可以用在一首诗歌中,还可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8. “印象派艺术”的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

【答案】“印象派艺术”在众多艺术领域都有体现。

(1)印象画派(略)

(2)电影印象派(略)

(3)印象乐派

代表艺术家——德彪西

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视觉和味觉也被充分地调动了,正是印象主义特色的体现。《牧神午

后》前奏曲、交响音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重要的管弦乐作品,这些管弦乐曲在乐队的配器方面运用得独到精细,使得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充满了音响上的美感。《牧神午后》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第一个范例,其创作思路十分清晰,德彪西采用了精美的雾状网织体所造成的音响很好地表现了马拉美的诗篇。他的不同于浪漫主义的交响思维,为20世纪管弦乐的发展拓开了新的思路。

9. 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答案】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 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 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 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哑调式。(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 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

10.巴罗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答案】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

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例如:低音旁标记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还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一个丫度音,构成廿和弦的第一转位)。一般低音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大管等乐器演奏,而键盘乐器、琉特琴则填充和声。此外,由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所作装饰加花的不同,他们对乐曲的具体处理也会不同。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巴罗克时期也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通奏低音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和声体系的形成又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从而结束了教会调式时代。

(2)协奏风格(Stile concertato):

“协奏”原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的对比效果,后来它被运用到器乐作品中,一个乐器与一组乐器、一组乐器与乐队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形成了特殊的对比效果。这种风格是巴罗克时期管弦乐作品的常见特征。

(3)即兴处理: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鲜明特点体现在它的即兴风格上,主要表现在和弦的填充性处理,装饰处理,主题变化和终止式运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