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966机械设计[专业硕士]之机械设计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计算表明钢轴的刚度不够,下列措施中能达到提高刚度目的是( )。

A. 采用淬火钢

B. 减小应力集中

C. 用合金钢代替碳钢

D. 增加轴的直径尺寸

【答案】D

【解析】增加轴径,轴的截面惯性矩I 、极惯性矩增大,从而提高轴的刚度。

2. 为提高齿轮传动的抗点蚀能力,可考虑采取( )的方法。

A. 使用闭式传动

B. 加大传动中心距

C. 减少齿轮齿数,加大齿轮模数

D. 提尚齿面硬度

【答案】D

3. 为了减轻摩擦表面的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 )不是正确的措施。

A. 合理选择表面粗糙度

B. 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

C. 合理选择表面硬度

D. 合理控制相对滑动速度

【答案】D

【解析】疲劳磨损是指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重复变形时疲劳破坏引起的机械磨损。

4. 在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

A. 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B. 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

C. 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

D. 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

【答案】A

5. 某轴材料为45钢,两支点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承,验算时发现轴的刚度不够,这时应( ) 。

A. 改为合金钢轴

B. 改为滚子轴承

C. 改为滑动轴承

D. 增加轴径

【答案】D

【解析】增加轴径可以增加轴的截面惯性矩I 和极惯性矩

转角,提高轴的刚度。

6. —对人字齿轮啮合,两轴的轴系结构可能是( )。

A. —轴为两端固定,另一轴为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B. —轴为两端固定,另一轴为两端游动

C. 两轴均为两端固定

D. 两轴均为两端游动

【答案】B

【解析】由于人字齿轮本身的相互轴向限位作用,其轴承内外圈应设计成一轴为两端固定,另一轴为两端游动,以防止齿轮卡死或者人自持的两侧受力不均。

7. 设计动压式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时,如其他条件不变,当相对间隙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答案】A

【解析】根据公式

. 可知,

轴承的承载能力与成反比。因此

减小时将减小时,承载能力将从而减小轴的挠度、偏转角和扭增大。

8. 采用变位蜗杆传动时,是( )。

A. 仅对蜗杆进行变位

B. 仅对蜗轮进行变位

C. 同时对蜗杆和蜗轮进行变位

【答案】B

【解析】蜗杆传动的啮合特性类似于齿轮、齿条,其变位与之相同,即在切削时,刀具沿齿坯作径向移动。故变位时,只有蜗轮的尺寸发生变化,对蜗杆尺寸无影响。

9. 为了提高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可以( )。

A. 加大模数

B. 加大中心距

C. 减小齿宽系数

D. 减小啮合角

【答案】B

【解析】加大中心距,分度圆直径增大,齿面接触应力减小,接触疲劳强度提高。

10.平键的横截面尺寸根据( )确定。

A. 转矩大小

B. 轴上零件的直径

C. 轴的直径

D. 轴上零件的轮毂长度

【答案】C

【解析】平键的横截面尺寸宽度6、高度根据轴径从国家标准中查得,丨根据轮毂长度确定,通常略小于轮毂长度。

11.在设计一对圆柱齿轮传动时,通常取小齿轮的齿宽大于大齿轮的齿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接触线长度及提高小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

B. 保证接触线长度及提高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

C. 保证传动更平稳

D. 提高齿轮抗磨损能力

【答案】B

【解析】为了防止安装时大、小齿轮的轴向位置偏差,以及传动过程中齿轮的轴向偏移导致轮齿接触长度变短,通常取小齿轮的齿宽大于大齿轮的齿宽。而齿宽b 增大时,根据弯曲应力公

式弯曲应力减小,有利于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而计算齿面接触应力的公式中的齿宽是选取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较小齿宽,孰大孰小并不重要。

12.计算蜗杆传动比时,公式( )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为了刀具标准化和减少蜗轮滚刀型号,引入了蜗杆直径系数的概念,即蜗杆分度圆直径

这样蜗杆传动的传动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