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894中国通史[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2. 威海卫之战

【答案】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避让求和,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18%年1月20日,日军出动二十五艘兵舰运送陆军二万余人在荣城湾登陆,并以军舰封锁港口。1895年2月2日,日本占领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与陆军一起炮轰停泊在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受敌水陆夹攻,先后有四艘军舰被击沉,人员伤亡惨重。北洋海军中的部分海员爆发兵变,胁迫丁汝昌投降。2月11日,丁汝昌拒绝投降,被迫自杀。余舰十一艘为日军所获。至此北洋海军彻底覆亡。

3. 江北大营

【答案】江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1853年4月太平军攻克扬州,钦差大匪琦善等即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围攻扬州,太平军撤离扬州。1854年9月托明阿继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1856年春,太平天国派秦日纲进援镇江,大破清军. 击溃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任钦差大臣,攻陷扬州、浦口等地,重建大营。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浦口,再度摧垮江北大营,克复江浦、扬州。1859年,清政府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和春节制。

4. 《天津条约》

【答案】《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和27日,,桂良、花沙纳同英、法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①英、法公使驻北京;②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地为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外国商船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④修改关税税则;⑤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⑥同时规定,条约的批准书一年以后在北京互换。《天津条约》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 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6. 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海、宁河等县实行军事统治的机构。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俄、英、日、法、美、德军官各一人组成的六人委员会(初为俄、英、日军官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巡捕局、会计处、军事部、司法部等。《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7. 八一三事变

【答案】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舰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进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8. 马嘉理事件

【答案】马嘉理事件是指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又称滇案。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没有和地方官协商就强行入境,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腾越地区人民在云南边境杀死了马嘉理。1876年,英国借此事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9. 文学社

【答案】文学社是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以“研究文学”为名,在武汉新军中发展会员,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于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

10.“苏报案”

【答案】苏报案是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了震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等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内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公廨,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二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二、论述题

11.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答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严重危害主要有:

(1)主要内容

①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付清,年息4厘,本息合计白银九亿八千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以驻军。③大沽炮台以及从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驻兵;准许各国在北京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驻兵。④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惩办所谓“首祸诸臣将”,目的在于永远奴役中国人民。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宜,以便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中国的对外机构来操纵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⑥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

(2)危害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项极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帝国主义列强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1)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