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938分析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磷酸盐溶液的pH=9.78, 那么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已知

) A.

B.

C.

D. 的解离常数

【答案】B

2.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采取少量分析试样,必须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 )。

A. —定的时间性

B. 广泛性

C. 一定的灵活性

D. 代表性

E. 稳定性

【答案】D

3. 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

A. 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

B. 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

C. 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

D. 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

【答案】A

4. 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为( )。

A. 谱线干扰小

B. 稳定性好

C. 背景低

D. 试样用量少

【答案】D

【解析】非火焰原矛吸收法(常用的原子化器是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主要优点为原子化

,可测固体及黏稠试样。 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

5. 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用的火焰为( )。

A. 乙炔-空气

B. 乙炔-氧化亚氮

C. 丙烷-空气

D. 氢气-空气

【答案】B

【解析】对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如B 、Be 、A1、稀土等,应采用高温火焰。乙炔-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600K ; 乙快-氧化亚氮火焰的最高温度为3200K ; 丙烷-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200K ; 氢气-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300K 。

6. 今有一基体性质不明但可能对待测物产生较大基体效应影响的样品,采用下列何种分析方法为佳( )。

A. 标准对比法

B. 标准曲线法

C. 内标法

D. 标准加入法

【答案】D

【解析】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基体效应。

7. pH 玻璃态石墨电极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 A.

B.

C. 透过玻璃膜 被还原 被还原

和玻璃膜水化层中的发生交换 D. 溶液中【答案】D

8. (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pH 为11.32, 读数有两位有效数字

B.0.0150g 试样的质量有四位有效数字

C. 用滴定管测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1.40mL 是四位有效数字

D. 从50mL 移液管中可以准确放出50.00mL 标准溶液

【答案】ACD

A 项,pH 的有效数字决定于小数点后的位数,B 项,【解析】所以为两位有效数字;在0.0150

中最前面的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5后的“0”是有效数字,是三位有效数字。

9. 在滴定分析中,被滴定物质的浓度与滴定剂的浓度的大小( )。

A. 最好大致相当

B. —定要相等

C. 一定要相差10倍以上

D. —定都要在0.lmol/L左右

【答案】A

10.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A 和C

【答案】B

二、填空题

11.产生红外光谱的两个条件是:(1)_____;(2)_____。 【答案】

12.配制 溶液时,要用_____,原因是_____。

和杀死细菌,因为它们均能使【答案】新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水;为了除

分解

13.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波长一般以选择_____波长为宜,这是因为_____。

【答案】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时灵敏度最高

14.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对测量波长也有一些吸收,_____应选为参比溶液;如试样中其他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色剂无吸收时,_____可用作参比溶液。

【答案】空白溶液;试样溶液

15.已知某样品分析结果落在

率为_____

【答案】2.27%

16.草酸与

的逐级稳定常数为_____。 则累积稳定常数为%范围内的概率为95.46, 则分析结果大于60.66%的概_____。总稳定常数

【答案】13.00;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