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舆论引导

【答案】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2. 进奏院

【答案】进奏院是指唐代中期各藩镇节度使在京都设立的机构。唐代中期统治阶级开始在一些边疆地方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邸,这些邸,除作为居停的馆舍之外,还兼有藩镇们派驻朝廷的办事机构的作用。称呼上也由一般的邸,改称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3. 喉舌论

【答案】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强调报刊的作用是“通上下”。将报刊的职能定性于与政治的关系,肇始于这篇文章。

4.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J 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集合行为中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