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27传热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动边界层
【答案】流动边界层,又称速度边界层,是指固体壁面附近流体,由于粘性导致速度急剧变化的薄层。
2. 发射率
【答案】发射率是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
3. 接触热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入口效应,黑体,温室效应。
【答案】接触热阻:由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都不可能是紧密的,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热量是通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因而存在传热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指核态沸腾时达到的最大热流密度。
入口效应:从管子进口到充分发展段之间的区域称为入口段,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且沿主流方向逐渐降低。
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的物体,是一种假想的物体。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辐射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二、简答题
4. 如何将从实验室得到的实验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
【答案】由相似第二定理可知,相似的两个物理现象具有完全相同的准则函数关系,由根据相似第一定理可知,两个相似的物理现象对应点上的同名准则数相等,所以,如果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则它们具有完全相一样的准则关系式,所以从实验室得到的实验结果完全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5. 什么是热边界层?能量方程在热边界层中得到简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简化有何好处?
【答案】流体流过壁面时流体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薄层。能量方程得以在边界层中简化,必须存在足够大的贝克莱数,即也就是具有的数量级,此时扩散项才能够被忽略。从而使能量微分方程变为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成为可求解的形式。
6. 等温面与等温线的特点?
【答案】(1)温度不同的等温面或等温线彼此不能相交;
(2)在连续的温度场中,等温面或等温线不会中断,它们或者是物体中完全封闭的曲面(曲线),或者就终止于物体的边界上;
(3)等温面或等温线的分布并不一定均匀。
7. 分析双层保温杯中从热水到外界环境的传热过程,并提出提高保温性能的措施或途径。
【答案】(1)传热过程:内部水通过向对流换热传热给内层内壁,而后通过导热传给内层外壁,内层外壁通过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传热给外层内壁,内壁通过导热传热给外层外壁,外壁通过自然对流换热与外界空气交换热量。
(2)措施:内、外层间抽真空,内层外壁及外层内壁作表面处理,减小表面发射率,内、外层间加层,相当于加遮热板。
8. 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的物理概念,并举出一两个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案】(1)所谓“无限大”平板,是指其长宽尺度远大于其厚度尺寸,从边缘交换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当平板两侧温度均匀时,热量垂直于板面方向流动。
(2)薄板两侧均匀加热或冷却,以及炉墙或冷库的保温层导热等情况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
9. 有人说,在电子器件的多种冷却方式中,自然对流是一种最可靠(最安全)、最经济、无污染(噪音也是一种污染)的冷却方式。试对这一说法作出评价,并说明这种冷却方式有什么不足之处?有什么方法可作一定程度的弥补?
【答案】电流通过电子器件时会产生焦耳热,导致温度上升,于是产生了周围空气自然对流的动力。这种冷却方式无需外加动力,亦无噪声,而且一旦停电,电子器件也就不工作了,因而也就不存在冷却问题,因而说它是最可靠、最经济、无噪声污染的冷却方式是合适的。自然对流冷却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其换热强度低。一种弥补的方法是采用扩展表面,即在热表面上加装垂直放置的肋片,以增加散热面积。
三、计算题
10.抽真空的保温瓶胆两壁面均涂银,发射率
℃,当表面积为内壁面温度为100℃,外表面温度为20时,试计算此保温瓶的辐射热损失。
【答案】由于两壁面夹层的间隙很小,可认为属于无限大平行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问题。已知:
11.假定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以皮肤表面的热损失作为衡量依据。设人体脂肪层的厚度为3mm ,其内表面温度为36℃且保持不变,无风条件下,裸露的皮肤外表面与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有风时,表面传热系数为试确定:
①要使无风天的感觉与有风天气温—15℃时的感觉一样,则无风天气温是多少?
②在同样是—15℃的气温下,无风和刮风天,人皮肤单位面积上的热损失之比是多少?
【答案】①该题目可视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平壁导热问题(不考虑辐射散热)。无风天的感觉与有风天气温-15℃时的感觉一样,皮肤散热量应相等,当不考虑辐射散热时,应有:
人体脂肪层的导热系数为
②
12.常物性流体管内受迫层流稳态流动,在流动充分发展段,描述流体运动的动量微分方程为:
为:根据微分方程,结合边界条件,证明流动充分发展段的速度分布其中,R 为管内半径。
【答案】数学描述为:
B.C :
在流动充分发展段: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