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503风景园林设计与表达(6小时)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2. 文人园林

【答案】“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3. 皇家园林

【答案】“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囿、御苑等。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4. 园圃

【答案】“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为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周的范围。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意亦互通。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果蔬纳入市场交易,民间经营的园圃亦相应普遍起来,带动了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培品种的多样化,同时也从单纯的经济活动逐渐渗入人们的审美领域。

5. 艮岳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灵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估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良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6.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二、单选题

7. 中国古代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的时期是( )。

A. 魏晋南北朝

B. 隋唐

C. 两汉

D. 未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文学艺术对自然山水美的探求,也促进了园林艺术的转变。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并已经开始走上提炼、概括自然山水美的新阶段,逐渐形成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8. 在中国园林史上将诗与画融入园林布局与造景中,使园林艺术达到成熟阶段的是( )时期。

A. 春秋

B. 魏晋南北朝

C. 唐宋

D. 明清

【答案】C

【解析】唐宋时期园林艺术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观念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当时社会上层的诗意化生活追求。

9. 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是( )。

A. 颐和园

B. 拙政园

C. 留园

D. 寄畅园

【答案】A

【解析】A 项,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

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B 项,拙政园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其建园艺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C 项,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D 项,寄畅园位于无锡,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其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

10.以下哪个不属于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景点? ( )

A. 小金山

B. 万壑松风

C. 烟雨楼

D. 九州清晏

【答案】A

【解析】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为瘦西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11.《园冶》的作者是( )。

A. 李渔

B. 计成

C. 文震亨

D. 张南垣

【答案】B

【解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12.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属于下列岛的类型中的( )。

A. 平岛

B. 山岛

C. 半岛

D. 礁

【答案】C

13.“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愿,秦代园林中最为知名的是( )。

A. 上林苑

B. 阿房宫

C. 一池三山

D. 秦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