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基础及新闻采访与写作(加试)之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传播
【答案】社会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的社会系统内的运行。社会传播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有传递信息的需要,才有了传播这种活动或行为的发生。
2. 有限效果论
【答案】有限效果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这一效果理论是对早期“枪弹论”的一种否定,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过程,受众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惟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舆论领袖等许多中介,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发挥作用,因而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弱效果论在纠正机械的“枪弹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又在某种意义上低估了传播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人民的选择》
【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4. G .H. 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
【答案】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 , 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其卞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①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 ); ②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CMe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5.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
之一,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很明显,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6. 叙事分析
【答案】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7. 热媒介与凉媒介
【答案】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凉媒介一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8.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是指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确是实际可见的。所以行为主义只看“怎么做”,而不管“怎么想”或“怎么说”。这种取向尽管有其偏颇之处,但也确实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二、简答题
9. 传播学本土化趋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但是,引进不是照搬,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引进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这就推动了传播学的本土化。具体而言,本土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本土化趋势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传播学,也不是照抄照搬西方传播学,它实际上是“迎中有拒、拒中有迎”,努力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和精华都收归己用。重视传播学的本土化建设,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就会使开放的传播学有着深厚的本土根基。
(2)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大众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3)传播学只有适应本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受众的心理态势等条件,才能真正融入一国的主流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才能参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与国外学者平等对话的地位与权利,为国际传播学术作出贡献。
10.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传播学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扩散,深层原因在于传播学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适应性、伸缩性等特点。
(1)传播学具有某种优越性。优胜劣汰。传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其在知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极易流传和扩散。
(2)传播学具有某种适应性。适者生存。这种适应性和本土化,使传播极易冲破民族文化的防线,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3)传播学具有某种伸缩性。以屈求伸。这种伸缩性和灵活性,使十分保守、封闭的国家都有传播学的生存、发展空间。
正因为传播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所以才在世界各国生根、开花、结果。
11.简述欧洲批判学派崛起的原因。
【答案】关于欧洲批判学派崛起的原因,我国最早致力于批判学派研究的学者王志兴先生,曾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过具体的分析:
(1)这是传播学研究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欧洲哲学思辩的传统和批判现实的传统比较深厚,历史上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笛卡尔、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罗素、凯恩斯等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这种文化传统必然要渗透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去。传播学研究领域自然也不例外。
(2)欧洲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是由欧洲传播的实践所决定的
一切理论研究都是由相应的实践所决定的,传播学研究也不例外。欧洲传播体制与美国不尽相同,美国较多强调传播中的自由,除少数工具为官方直接掌握外,传播工具都被私人控制,以盈利为目的,表现出很强的商业性。而西欧和北欧国家则较多地强调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全国性电台和电视台一般都作为公共事业,由国家或社会团体控制和资助,这种传播工具体制上的差异以及欧美传播实践在其他方面的不同,也必然影响到欧洲传播学的研究。
(3)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看,欧洲批判学派的兴起也是顺理成章
一门学科一般总是开始只有一种流派、一种搞法,而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新的流派或新的分支,对传统的研究提出质疑和批判,并尝试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理论主张。这固然会引起某个学科的“骚动”甚至内战,但同时也标志着一门学科的繁荣兴旺。传播学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