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建构理论
【答案】新闻建构理论是从“拟态环境,,的概念中转化过来的。新闻建构理论认为,受众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就是大众传媒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出来的现实世界并不是虚构的,在微观层面上,每一条新闻可能都是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但新闻报道把某些事实凸显出来,遮蔽某些事实,从而来完成建构。新闻建构是各种力量和各种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与拟态环境理论相比,新闻建构理论更强调新闻建构者的自觉意识。
2.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喇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3. 精准营销
【答案】精准营销是指商家把营销信息推送到商家所认定的目标消费者面前。这是理想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理想模式。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①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②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③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
4. 新闻法规
【答案】新闻法规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规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法律形式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规范。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多数国家都采取此方式; 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 ③有些国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专用的法律条款中,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国等国家被采用。
5.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6. 语言符号
【答案】语言符号(verbal )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习得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一定地域社群或文化社群的经验,包括口语和文字两大部分。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 文字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7. 新闻体制
【答案】新闻体制即新闻传播体制,又称媒介制度,是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新闻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新闻体制的实质就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8. 播客
【答案】播客译自“Podeast" ,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 ’与“广播,,Cbroadcast )的合成词。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 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ClarkCurry )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二、简答题
9. 受众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的手段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具体来看,行使这一权利的手段有:
(1)个人信息反馈,例如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向媒体和传媒活动提出建议或意见。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限制媒体行为。比如在新闻报道存在因虚假而危及个人名誉,或者侵犯个人隐私时,被侵害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主要是切断其广告来源。当然,这样的手法一般人难以做到。
10.简述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报刊的特点。
【答案】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英国的政党报纸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688年到1855年廉价报纸兴起以后才衰落,经历了167年时间。法国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新闻出版成了党派间争权夺利的工具,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政党报纸实质上不过是宣传工具。但也有例外,如英国的《泰晤士报》一边接受政府津贴,一边直言不讳地抨击国王和大臣们。本着为人民负责的原则,它在倡导舆论,反映人民心声上贡献突出。另外,在美国政党报纸的第二时期,杰斐逊所坚持的新闻自由政策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11.简述现实受众、潜在受众和隐在受众的概念。
【答案】(1)现实受众现实受众是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现实受众使新闻传播有现实的作用对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保证。现实受众很少直接介入信息作品的预构、即构和初期编码,但在新闻作品问世后,他参与对作品的传播与扩散,同传播者的后续对话和沟通,对符号意义的挖掘和创造。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多寡,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程度。
(2)潜在受众
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3)隐在受众
隐在受众是已被新闻传播者事先设计在媒介的制作,及新闻作品的构思之中的受众。隐在受众实际上由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共同制造出来。受众收受新闻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势或行为定势,已经隐含于作品的内容之中,而这种内容是由新闻传播者依据主题需要而精心选择与制作的。在新闻传播实践中,隐在受众可以演化为现实受众,即令角色期待转化为角色行为。
12.简述西方新闻媒介的三种所有制形式。
【答案】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