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价一硬币一流动机制
【答案】金本位制下存在一些可以自动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有力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休谟的物价一硬币一流动机制理论。假设本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盈余大于金融项目中的非储备性资本的赤字。那么,由于外国从本国的净进口不能被本国所欠的贷款来平衡,故这种余额必须靠国际储备的流动来填补。也就是说,黄金将流入本国。黄金流动会自动地减少外国货币的供给,同时使国内的货币供给增加,因而造成了外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和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外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即固定汇率制下本币的实际升值,在减少外国对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的同时,会増加国内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需求的这种变化会减少国内经常项目的盈余和外国经常项目的赤字。最终,储备流动停止,两个国家都达到了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相反的情况,即国内存在赤字而外国存在盈余,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
2.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市场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
3. 稀缺要素
【答案】稀缺要素是“充裕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拥有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的“稀缺”是相对的,它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在绝对数量上的稀缺,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稀缺。稀缺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指出:各国倾向于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将因国际贸易而受损。
4.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
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以扩大销售市场,同时也将通过集中生产,实现单个厂商的规模经济。其最终结果是产品的集中生产和世界性销售。
5. 从量关税
【答案】从量关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中,主要是以商品的重量为单位来征收,有的按商品的净重计征,有的按商品的毛重(包括商品的包装重量在内)计征,有的按法定重量计征。物价上涨时,征收从量关税,税额不能随之增加,财政收入相对减少,难以达到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的作用。从量关税计算公式为:从量税额=商品数量×从量税率。
6. 进口配额
【答案】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给予的直接的限制。在配额以内,该商品可以进口;配额以外,则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处以罚金后方能进口。进口配额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①绝对配额,即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又有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之分。全球配额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国别配额是指在总配额内按国家分配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②关税配额,即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以及附加税,或处以罚金。关税配额根据进口商品的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7. 次优理论
【答案】次优理论是指,如果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他所有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都得到满足,结果也未必是令人满意的。通俗而言,次优理论的含义是,假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十个假设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中至少有一个不能得到满足,即被破坏掉了,那么,满足全部剩下来的九个条件而得到次优状态,未必比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中一部分(如满足四个或五个)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更加接近于十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次优理论的政策含义是:①否定了完全竞争模型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基础;②当经济中出现市场失灵时,并不应当尽量满足帕累托最优要求的条件,而是应该依照某些福利目标来设计适宜的政策。
8. 贸易战
【答案】贸易战是指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所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结果导致世界贸易量的萎缩。在贸易战中,各国往往一方面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又通过商品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手段来抢夺国外市场,由此引发一系
列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造成全世界贸易的萎缩。如果贸易战只是通过关税税率来进行就被成为“关税战”。经典的关税战如美国1930年通过《斯穆特-哈莱关税法案》,对进口产品课征平均高达的关税之后,引起其他各国纷纷报复,竞相提高关税,结果到1933年国际贸易额跌落到低谷,仅为1929年的1/3。
二、综合分析题
9. 如果你查看经济分析局网站上的数据,就会发现从2003年底到2007年底,美国净外债的增加远远小于这些年来累积的经常账户赤字增额。同时,美元贬值了。这中间的联系是什么?
之间变化,且净值为正,但是接近于0。【答案】加拿大的经常账户对GDP 的比率在到
1999〜2003的小幅经常账户盈余当然减少了净负债,但这是不够的。在那段时期,加元从1美元兑1.3加元贬值到1美元兑1.54加元。此次贬值意味着当外国债务主要是以加元计价时,加拿大持有的国外资产以本币衡量价值上升了。这样的价值效应会减少净国外负债。如果一些外国债务是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话,这样的影响要小些。
10.在一个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世界里,你能否设想一种使得一国名义利率提高和本币升值同时
发生的情况?
【答案】假设某经济体出现临时性的本币实际汇率升值。本币当前实际汇率的暂时性升值,意味着以后本币实际汇率会回调,
即产生本币实际汇率贬值的预期。由实际利率平价等式可知
预期本币实际汇率贬值,将导致预期实际利率上升。在预期通胀不变的前提下,
名义利率上升。如果现在实际汇率升值对名义汇率的影响超过了预期实际汇率贬值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名义汇率升值。
11.假如在2008年,你是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建议者。中国有经常账户盈余并且正面临着不断増加的通胀压力。
a. 像图那样,在一张图表中画出中国经济的位置。
b. 给出你的建议,政府应怎样变动人民币的汇率?
c. 你对财政政策的建议是什么?在这方面,你能获得三种数据:首先,经常项目盈余很大,超过了GDP 的9%。第二,目前为人民提供的政府服务很少。第三,中国政府希望将农村的劳动力吸引到制造业就业,因此,中国官方倾向于减少政府政策对城镇就业的负面影响。
【答案】a. 中国有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这使得中国位于XZ 线的上方。另外,中国也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压力,这说明中国位于II 线的上方,但是与它的距离并不远,中国处于1区域,如图所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