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矛盾同一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对立面的相互的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这是任何矛盾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样,对立一方的发展也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因为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过程是在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中实现的; 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同一,是发展中的同一,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不是脱离对立面的孤立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和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矛盾双力一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那些对立面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的矛盾是这样,那些对立面之间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的矛盾也是如此。在一切矛盾中,对立双方总是包含着可以彼此利用的某些共同因素。一切新事物的发展,都要利用旧事物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某些因素。同时,矛盾双方的每一方也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是一物转化为他物,但不是转化为别的东西,而是转化为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例如,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而遗传和变异的相互贯通规定着生物进化的基本趋势只能是旧物种转化为同它有着内在联系的新物种,而不会转化为与它毫不相干的其他物种。离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具体同一性,就无法确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 事物变化的多向性有哪些表现?
【答案】事物变化的多向性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向的运动:
(1)单一水平的运动,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
(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如化合物和有机体的分解,生命体的死亡以及一切机械的、光的、电磁的、化学的和生命的运动向热运动形式的转化;
(3)上升的运动,即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由简单向复杂的运动。其中,上升性在多向运动中占主导地位。
3.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人们的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 你如何理解人的价值?
【答案】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当个人作为主体时,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即个人价值。
人的个人价值即个人的存在和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或者说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个人价值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
(2)当人作为客体时人生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即社会价值。
人是依赖社会而生活又对社会发生作用的社会存在物,因此,所谓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积极的、肯定性的作用和奉献,是人在社会中体现的对于社会的意义,即人对于社会的价值,或者说,人的价值主要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越高。
5. 简述社会进步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答案】作为哲学范畴的“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它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地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原因包括:
(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
(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但如果从社会进步的“终极价值”来看,仅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本身的进步即人的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的。因此,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或最高标准。
6.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原因主要包括: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联系的根本内容就在于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没有排斥就没有任何联系。同时,辩证法还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辩证法的诸对范畴,在本质上无一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回复和前进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规律内在地把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成为贯穿辩证法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人们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后,就会依此观察、思考和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的认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世界观,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所以,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转化为认识方法,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7. 简述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2)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
a.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在它们相互排斥的过程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达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也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b.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渗透的。肯定包含否定,否定又包含肯定。世界上既没有不包含任何否定的纯粹的肯定,也没有不包含任何肯定的纯粹的否定。肯定中总是渗透、包含着否定,在这个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而否定中又总是渗透、包含着肯定,在这个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如果肯定中不包含否定的因素,事物就会停滞不前; 反过来看,如果否定中不包含肯定,事物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8.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一者的辩证关系。
【答案】(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 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及与此相应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