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612古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2.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答案】懿:深。
遵:循,顺着……走。
3.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诸:“之于”的合音字。
4.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答案】衣()褐:穿粗毛编织的衣服。
5.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二、名词解释
6. 读若
【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7.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8.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9.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10.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11.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三、分析题
12.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答案】(1)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之:代词。等于说“我”。
(3)或:无定代词,指代人。可以译为“有人”。
(4)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可译为“并且”。
(5)矣:句首语气词。
(6)微:假如没有。
13.说明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1)本
(2)沐
(3)及
(4)責
(5)縣
(6)鹿
(7)武
(8)景
(9)目
(10)夭
【答案】(1)本:指事。从木,一在其下,表示树木的根。
(2)沐:形声。从水木声。
(3)及:会意。从人从又。
(4)責:形声。从贝朿聲。
(5)縣:会意。从系持倒首。
(6)鹿:象形。
(7)武:会意。
(8)景:形声。从日京声。
(9)目:象形。
(10)夭:象形。
14.请说明带下划线的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或作用。
(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漢書•稣武傳》)
(2)項王曰:“赐之彘肩。”則舆之一生彘肩。(史記•項羽本紀)
(3)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左傅·僖公四年》)
(4)王曰:“善哉!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