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707设计专业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地主庄园是( )。

A. 栖霞的牟氏庄园

B. 曲阜的孔府

C. 惠民的魏氏庄园

D. 邹城的孟府

【答案】A

【解析】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是运用了( )的手法形成的。

A. 障景

B. 对景

C. 借景

D. 漏景

【答案】A

【解析】障景是一种,指的是遮住破坏景观的事物,或者暂时遮住应当马上出现的景物。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3. 当前我国保存的园林大部分是( )时期的园林。

A. 秦汉

B. 唐宋

C. 元朝

D. 明清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代。

4. 国务院发布《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时间是( )。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答案】C

【解析】《风景名胜区条例》已经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5. ( )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A. 豫园

B. 寄畅园

C. 狮子林

D. 网师园

【答案】C

【解析】狮子林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己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AB 两项,豫园、寄畅园始建于明代。D 项,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6. 中国园林的造园准则是( )。

A. 师法自然

B. 天人合一

C. 因地制宜

D. 有定法,无定式

【答案】D

【解析】中国的造园理念是“天人合一”,造园准则是“有定法,无定式”。“定法”是指师法自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不可露任何人工雕凿的痕迹; “无定式”则是讲选址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随形赋势,地有起伏,水有来源便行,即因地制宜。

7. 留园中的“冠云峰”是采用了下列石材中的( )。

A. 英石

B. 太湖石

C. 灵璧石

D. 宣石

【答案】B

【解析】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者硕之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的特点。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

纲遗物。

8. ( )意谓“渔父钓变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涵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A. 个园

B. 寄畅园

C. 留园

D. 网师园

【答案】D

【解析】网师园原名“鱼隐”。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重建“鱼隐”,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雯之园”。

9. 中国的皇家园林建造中最早形成“一池三山”格局模式的时期( )。

A. 明代

B. 宋代

C. 西汉

D. 唐朝

【答案】C

【解析】西汉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筋,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0.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淡雅素净的风格的园林是(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岭南园林

【答案】B

【解析】私家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A 项,皇家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C 项,寺观园林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具有公共性,空间容量浩大,具备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D 项,岭南园林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11.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著名离宫御园,尤以( )最为著名

A. 南京中山陵

B.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