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0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领导

【答案】领导是指领导者运用各种影响力,使其他个人或某个组织服从、接受和实现某个或某些目标的过程。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领导一种人际关系,是因为领导意味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味着指挥与服从的对立统一。领导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因为领导从制定日标开始,直到实现日标,贯穿于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全过程。领导需要领导者具备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才能:①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 ②对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景下需要有不同的激励因素能够了解的能力; ③鼓舞人们的能力; ④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此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

2.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组织结构有二层含义,即复杂化、下规化和集权化。具体如下:

(1)复杂化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各种组织由于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内部劳动细致分工的差异,导致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各不相同。组织单位的地理位置分布越是广泛,则人员与活动的协调、控制就越是困难,这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2)正规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组织要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一个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确定员工行为的规范准则,为各个岗位制作各种规定,指不员工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一个组织建立的各种规章条例越多越完善,它的组织结构就越正规化。

(3)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每一个组织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位或职务结构,必然会产生职权、授权与分权的问题。有一些组织,决策是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最高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另一些组织,决策制定权力是授予下层人员,这称为分权化。

3.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井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顶先算出或估计出来。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4. 分权与集权

【答案】集权和分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十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 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如下级的决策要经过上级的审核; ③统一经营。对于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经营活动,如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供销关系等,大多由上级控制; ④统一核算。财务活动一般由上级管理。集权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②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 ③在统一规划下可以独立经营; ④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则务收支权力。集权和分权在组织系统中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里,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到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具体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5.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6.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二、简答题

7. 简述企业社会责任是否等同于政府社会责任。

【答案】企业社会责任不同于政府社会责任。

(1)从理论上讲,诸如贫困和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各类犯罪、地区之间以及城市之间的不平衡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社会的机能失调引起的,不是企业及其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属于政府的主要任务。

虽然如此,事实上却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留给政府去管。因为:

①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些为数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

②既然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企业自身的利益来讲,它也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要遵守社会责任的限度原则,包括:

①使命限度,即任何一个企业的首要责任都是执行其职能、完成其使命、实现其关键领域的各项目标。

②能力限度,即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获得承担它自己造成的影响所需要的能力,选择同自己的价值系统相适应的工作权利限度,权利和责任历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权利作保证。所以,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只是程度和侧重点不同,完全不能等同。

8. 请简要描述期望理论模式。

【答案】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作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用图形表示,如下图所示。

简化的期望模式

①期望或努力一绩效联系:个体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②手段或绩效一奖赏联系:个体相信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即可获得理想结果的程度;

③效价或奖赏的吸引力:从工作中可以获得的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效价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日标与需要。

(2)用公式表现为:

式中,M 表示激发力量,V 表示目标效价,E 表示期望值。

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注意:

①设置目标应符合下列各点:a. 必须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上所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 b. 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c. 目标的设置要适当,目标太大望洋兴叹,目标大小激励不够; d. 设置目标最好让大家参与讨论。

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的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保证条件,也就是说要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9. 组织形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

(1)服务(产品)形象,那些能够提供品质优良、造型美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总是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