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教会教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性质。西欧中世纪中的世俗教育有四种,宫廷教育,骑士教育,行会学校和中世纪大学。其中,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属于封建主贵族的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世俗教育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贵族家庭的子弟在七八岁之后(8-14岁)被送到比自己家庭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并跟随领主学习“骑士七技”——注意和“五项竞技”做比较,(14-21岁)做的是启从,就是骑士的伙伴,投入军事训练,(21岁以后)通过举行一定的教会仪式,被授予骑士身份。
2.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 “过而勿惮改”
C. “言必信,行必果”
D. “一以贯之”
【答案】A
3. 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A. 视觉适应
B. 望梅止渴
C. 青春期男孩变声
D.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答案】B
【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在理解“学习”的含义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ACD 三项虽然都有行为上的变化,但A 和C 属于生理的本能使然,
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D 项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行为变化。望梅止渴属于经典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梅子的颜色形状本来是中性刺激,梅子被放入口中产生了唾液就形成了无条件反应,多次刺激过后,颜色和形状这个中性刺激就变成了条件刺激,这样,看到梅子就能产生唾液,也就止渴了。
4. 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地方是其( )。
A. 创新性
B. 价值性
C. 规范性
D. 可行性
【答案】D
5. 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D
6. 氏族公社末期,( )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A. 礼乐之教
B. 军事教育
C. 劳动教育
D. 宗教教育
【答案】B
7.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 都学
B. 乡学
C. 国学
D. 官学
【答案】C
8. 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 )
A. 孝
B. 礼
)
C. 忠
D. 仁
【答案】D
9. 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正式考试之前还有( )
A. 乡试
B. 会试
C. 殿试
D. 童试
【答案】C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 颁布千子癸只学制
B. 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 设立学部
D. 创设京师大学堂
【答案】C
11.国民党在成立之初,在教育上主要采用什么政策? ( )
A. 国民教育
B. 三民主义教育
C. 党化教育
D. 平民教育
【答案】C
12.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事”是指( )
A. 家事
B. 农事
C. 人事
D. 心事
【答案】C
13.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而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
A. 结果期望低
B. 结果期望高
C. 效能期望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