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17岁,平素体健,因"面部痤疮继发感染"在当地门诊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输液15分钟后患者自述胸闷、头晕、恶心,无呕吐,考虑为药物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配药过程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脉搏测不到,心率165次/分,呼120,作为一名接诊医生,遇到这样的患者,最重要的处理是() 彻底明确过敏原。 建立静脉通道,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抗感染治疗。 完善相关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
女性患者,56岁,既往"冠心病"史10年,于上楼途中突感胸前区压榨样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胸痛不缓解,急呼120入院,途中意识转模糊,入院后查体:BP:65/55mmHg,HR:110次/分,意识模糊,脉搏细速,四肢湿冷,末梢循环差,对该患者的处理中哪项不正确() 快速大量的补液。 酌情应用血管活性物质,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可同时应用。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合理应用利尿剂。 治疗原发心脏病。
患者,男性,25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70/55mmHg,HR:135次/分,T:37.0℃。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最终死亡。该患者属于何种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