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619汉语综合考试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例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例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2.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3.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4.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此外,焦点还可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二、简答题
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语言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大特点。
②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所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6. 列举说明名词有几个语法范畴。
【答案】名词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三种。
(1)性
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名词具有的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如法语中的名词有性范畴,bol (碗)是阳性,pomme (苹果)是阴性。而冠词和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们也会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但只有进入句法结构中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如une grande
amie (一位好朋友),这里amie 是阴性的,所以修饰它的冠词une 和形容词grande 也都是阴性的。
(2)数
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例如,英语和俄语中的名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我国景颇语、侃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还有的语言有单数、双数、二数和复数。数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例如,法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和冠词会有相应的数的变化,很多语言中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会有相应的数的变化,这都体现出语法范畴和句法功能的密切关联。
(3)格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例如,
可见格直接体现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少。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
三、论述题
7. 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案】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的重要特点
①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
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词语或句子上去的。例如,古英语时英语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取元音交替的强式模式,但也有一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加一ed 的弱式模式。已用弱式变化的动词的词根跟过去分词构成一种新模式,可用类似比例式的模式表达。这种模式可以类推到其他动词上使它们产生新的过去分词。例如,以fell shell的弱式模式类推到swell 上也使它变为弱式动词。
②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的先变、有的后变、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例如,古英语中动词词根取强式变化的大约有300多个,到中古英语早期(12, 13世纪)其中的约三分之一出现了弱式变化,如stepped , published 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到现代英语早期(16世纪)又有bide 、crow 、crowd 、flay 、mow 、dread 、sprout 、wade 等一批词由强式变为弱式; 到现在,英语动词词根取强式变化的还剩60余个。
③新旧模式共存阶段
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例如,中古英语早期许多动词都是强式和弱式变化两种形式共存。在现代英语仍取强式的60余个动词中有10余个是强式和弱式并存,如light-lit-lit 与light-lighted-lighted 共存。
④留有推不平的山头
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例如,英语动词弱式替代强式的类推己进行了千余年,
do 、至今仍有60余个词根取强式变化。类推变化推不动的山头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常用词,如is 、
go 等。
四、分析题
8. 古汉语中的名词化标记是“所”、“者”,现代汉语中“的”是名词化标记。请看下面有关“所”、“者’,、“的”的几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A 组B 组C 组
所行行者走的
所食食者吃的所予予者给的
(1)比较三组在结构上、语义上有什么特点?
(2)请再举一些实例,总结古汉语的“所”、“者”与现代汉语的“的”在语义上的一些规律。
【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
A 组是“所+动词”,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