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下具;
(3)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包括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2. 收入分配政策
【答案】收入分配政策是对国民收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日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运用工资手段进行调节,一方一面是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财政预算的方式,对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和工资总水平进行调节,使工资总量保持在合理的幅度内。
税收是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时,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可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有利于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拉大。同时,将征收的税收用于公共投资,也有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某些个人和阶层的收入。除采取工资、税收手段实施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外,政府通常还采取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如对失业者、待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待业补助金和救济等,以改善低收入者的处境。
3. 卡特尔
【答案】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垄断商品
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词立的协定。内容包括:划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或规定商品售价。参加者不得违反协定,但它们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参加者之间为争取有利的销售市场和扩大产销限额进行着剧烈的竞争,常使协定瓦解。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随着垄断资本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卡特尔。按协议内容卡特尔可以分成规定销售条件的卡特尔、规定销售价格的卡特尔、规定产品产量的卡特尔、规定利润分配的卡特尔、规定原料产地分配的卡特尔等。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作为卡特尔成员,各自在法律上保持其法人资格,独立进行生产经营,但必须遵守协议所规定的内容。卡特尔成立时,一般签订书面协议,有的采取口头协议形式。成员企业共同选出卡特尔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督协议的执行,保管和使用卡特尔基金等。由十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会因经济发展而变化,卡特尔的垄断联合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经常需要重新签订协议,甚至会因成员企业在争取销售市场和扩大产销限额的竞争中违反协议而瓦解。
4. 两大部类
【答案】两大部类是指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第T 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TT 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要使社会再生产小断继续,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比例是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这两大部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比例关系。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两大部类产品的平衡交换。尽管两大部类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不同,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可以使它们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上相互得到补偿和实现,从而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这种交换的基础是两大部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两大部类产品的协调增长。即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品的优先增长不能脱离第二部类产品的增长,第二部类产品的增长也不能不顾第一部类产品增长的实际需要,两大部类产品的增长必须保持协调。两大部类按比例协调发展,是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规律。
5. 投资需求
【答案】投资需求(又称投资支出)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从构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即对建筑物(如厂房、住宅、公共建筑、码头、水坝等)和固定设备(如机器、仪器、器具等)的投资和对流动资产的投资。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以区分为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两部分。所谓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它主要用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所谓新增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资。
6.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国际贸易自由化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第一大推动因素,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大推动因素。全球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为外国直接投资消除了制度障碍,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投资、筹资和融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特别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加强;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全球统一经济规则与各国经济主权的矛盾,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增大等问题。
7. 利润率
【答案】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变资本的节省; 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8. 固定资本
【答案】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二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态全部参与生产过程,而价值却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可以较长期地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直至其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它们的价值也就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使用寿命的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由于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转移的特点,固定资本的更新必须通过设立折旧基金来进行,即按照固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货币准备金。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答案】(1)含义
①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