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郑和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的( )。

A. 索马里和肯尼亚

B.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C. 埃及

D. 南非

【答案】A

【解析】郑和所率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镇)出发,经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

2. 洗礼是( )的礼仪。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答案】A

【解析】洗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了延伸意:比喻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或经过好方面的教育、引导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

3. 我国行政区划实行“行省制”是从( )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答案】B

【解析】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然后将其他地区分成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简称为“行省”。行省之下,设道、路、州(府)、县,这是行省制的开始。

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果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 )提出来的。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柴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5. 从( )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

A. 隋

B. 唐

C. 汉

D. 宋

【答案】A

【解析】隋朝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到清代时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6. 《诗经·生民》中描写了( )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A. 商汤

B. 尧

C. 后稷

D. 伏羲

【答案】C

【解析】周王朝崛起于中国的西部,其始祖为弃,弃即舜禹时的农官后稷,姬姓。《诗经·大雅·生民》即描写后稷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7. 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测羊肉、西安的羊肉泡膜、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州的( )等。

A. 佛跳墙

B. 龙虎斗

C. 灯影牛肉

D. 小桃园鸡汤

【答案】B

【解析】龙虎斗又名“豹狸烩三蛇”、“龙虎风大烩”、“菊花龙虎凤”,是闻名中外的广东传统名菜,是用蛇为主料的羹汤菜,精工细作,配料作样,肉嫩香滑,异常鲜美。

8. 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极高境界,其中楷书四大家是:( )。

A. 张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B.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C. 孙过庭,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D. 怀素,张旭,孙过庭,柳公权

【答案】B

【解析】唐朝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A 项中,张旭善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说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漏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C 项孙过庭楷行兼善,尤擅草书。D 项怀素也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

9. 我国用以记录自然季节的二十四节气,到西汉初年己经完整地出现在( )一书中。

A. 《吕氏春秋》

B. 《尚书·尧典》

C. 《史记·天官书》

D. 《淮南子》

【答案】D

【解析】为了计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古人还创制了“二十四节气”。从史料来看,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吕氏春秋》又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等节气。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则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节气。

10.下列哪项是道教中代表北方的四大保护神( )。

A. 青龙

B. 白虎

C. 朱雀

D. 玄武

【答案】D

【解析】道教认为玄武是黄帝托胎转世,生为净乐国王子,入太和山修炼成仙,被玉帝封为玄武,守护北方,非玄武不能担当此任,改太和山为武当山。

11.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 )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A. 墨、阴阳

B. 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