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核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并且成为战后至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利器。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国际社会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也正是核问题,且有着欲演欲烈之势。从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纷纷扰扰,到暗地里许多国家发展核设施,我们不禁要问核武器对一个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各国发展核武器的心理因素又是什么,许多国家都有核武动作,为何美国等国际社会只紧紧抓住伊朗、朝鲜等亚洲国家不放,核武问题何时又是尽头。本文带着这些问题,试图将视线集中于亚洲这一地区,运用目前国际政治理论的建构主义来解释种种疑问,以期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答案。
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绪论。笔者简要的论述了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介绍了目前尤其是国内学者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方法和目的。
二、亚洲核现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从核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了发展核武器的意义在于心理威慑作用。接着分三个次地区结合图示分别介绍了目前东亚、南亚和西亚的核现状。最后总结亚洲核分布的三个特征。
三、建构主义理论。这一部分主要是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介绍。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建构主义的兴起,其次建构主义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再次关于建构主义的几个核心概念比如身份、利益、认同和三种无政府文化,最后图示勾勒出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
四、亚洲成为核聚集区的建构主义分析。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域内视角下的亚洲核问题和域外视角下的亚洲核问题两个分析层次。
在域内视角下的亚洲核问题这一分析层次中,首先分析了影响东亚地区主要国家身份利益建构的种种原因,同时以朝鲜核问题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身份利益建构在朝鲜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分析影响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身份利益建构的种种原因,同时以印度和巴基斯坦核问题为例,分析两国的恩怨及其他影响两国发展核武器的因素;最后分析了影响西亚地区主要国家身份利益建构的种种原因,同样,在这一部分以案例形式就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了分析。
在域外视角下的亚洲核问题这一分析层次中,笔者从亚洲传统文化层面,亚洲地区安全机制层面,核不扩散体制层面和美国层面这四个方面着手,试图寻找影响亚洲国家核问题的共性。
五、亚洲核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出路。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有益和有害之处,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首先客观地指出了亚洲核问题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最后给出了解决目前以核问题为代表的国际问题的一些思路,以期能不断改进国际社会,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